都是有自尊的,如果西戎和北狄人到了那個地步,不得不對大楚臣服,他們心中恐怕並不會福氣,從而時時刻刻都記著,等到自己強盛之後,再次反叛。
——實際上,在今日之前的歷史上,這種歸降又反叛,反叛又歸降的戲碼,已經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年了。不獨是大楚朝,往前數幾個朝代,均是如此。
是因為中原王朝的天威不夠嗎?顯然不是。否則也不能令他們主動歸降了。但實際上,不能收攏人心,這些異族人自然也就一直懷著異心,不能融入大楚。
所以趙璨認為,那隻不過是過去的方法用錯了。
平安這一次提出來的懷柔政策,讓趙璨覺得十分可行,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到時候,就連被影響的那一方也不會感覺到,還有比這更好、更不費力氣的辦法嗎?
所以雖然朝臣中有人反對,但趙璨仍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戎人和狄人願意花費財物,換取糧食,朕以為換給他們也未嘗不可。對於他們來說,若是能夠吃飽肚子,想來也不會有人再想來我大楚劫掠。如此和平可期。”
“陛下不可!”有朝臣堅決反對,“西戎與北狄與我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將糧食售與他們,這與資敵何異?”
這種激進派的想法,甚至不需要趙璨出馬,自然有人開口反駁,“林大人此言差矣!又不是白白將糧食與他們,而是要用財物來換的。西戎和北狄國內土地貧瘠,出產有限,若是將這些東西都用來換取口糧,自然也就不能再發展其他。對我大楚豈會無用?”
比如礦產,原本這兩國的冶鐵技術就比不上大楚,如果礦產還都用來換取糧食的話,那就更不必提了。
到時候就算他們生出異心,大楚兵強馬壯,甲冑俱全,而他們卻連兵器都造不出來,還打什麼仗?
只要大楚這邊捏緊了戰略物資,只出售無關緊要的那些東西,長此以往,西戎和北狄靠著大楚吃飯,等於是被捏住了命脈,還不是大楚說什麼就是什麼?
聰明人也不少,趙璨這麼一提點,他們都想到了關鍵之處,對於趙璨的這種打算,倒是十分喜聞樂見。
畢竟,就算大楚的軍事實力更加強橫,但是戰爭誰都不喜歡。因為那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錢糧和人口。——既然反正是要消耗糧食的,何不就用來賣給草原人?
當然,反對的人理由也很充分:“我大楚連遭天災,如今國內儲備的糧食,只足大楚子民敷用。若是售賣給草原人,等到青黃不接之時,難道要我大楚數千萬百姓餓肚子?”
此言一出,之前還贊同的人紛紛閉口不言。
客觀條件的確也很重要。雖然跟草原貿易是大事,但也不能因此就剋扣國內的糧食,否則萬一百姓因為吃不飽飯鬧起來,對大楚有什麼好處?這又不是打仗時必須如此,所以不少人都沉默了。
趙璨道,“諸卿放心,此事朕自然也有計較。這數千萬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又豈會棄他們與不顧?”
接著,趙璨丟擲了一個讓群臣震懾的訊息,“我大楚海軍船隊,已經下了南洋採買糧食。聽說當地氣溫熱,四季如春,糧食可得每年兩熟乃至三熟,產量頗豐。只要能夠從彼處購入糧食,自然不必擔心國內缺糧。”
朝臣們都被這個訊息給鎮住了。他們對於南洋那邊的事情多少也聽說過一些,的確是像趙璨所說。
之前也不是沒人想過要去那邊貿易。但是西南的山道難行不說,越是往南,山中瘴癘越多。在大楚國內就是如此,根本走不出去。折損了不少人之後,大家才打消了這個念頭。所以想要從陸地上進行貿易,是非常困難的。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趙璨居然能夠想到從海上過去的辦法。想到也就罷了,他居然已經開始做了,甚至連船隊都派出去了。而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