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仗打不過,那就小仗不斷。
從不同的方向,對漢國的邊境進行襲擾,讓趙廣疲於奔命,無暇顧及晉國這一邊。
司馬炎這一計謀若是得逞,對趙廣來說,倒是頗難應對。
匈奴、鮮卑等族頭人聽到晉國有求於自己,立時興奮起來,紛紛向王浚開出自己出兵的價碼,兵械、鎧甲、糧秣等等,都是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王浚見大的方向定下,心中一塊石頭也是落地。
具體的細節方面,則交給手底下的佐吏、從事去詳談,他和司馬伷則立即返回開封,向司馬炎報告聯盟成功的喜訊。
一場聯盟,亂哄哄中開始,亂哄哄中結束。
隨著漢王朝的衰落,諸胡對漢人的態度也在發生改變,從曹操時期的畏懼,到曹丕、司馬師時期的平視,再到司馬炎時的鄙視,不少的胡族頭人開始認識到,他們翻身的機會快到了。
晉廷的軟弱,只要是有點眼力的人,都能看得出來。
諸胡各部酋帥迴轉駐地。
有老實講誠信一點的,如段氏鮮卑則開始向河套一帶用兵,以小股騎兵部隊對漢國的美稷一帶發動襲擊。
有狡猾不講信譽的,如慕容鮮卑轉頭回去就把所謂的盟約丟在了腦後,一門心思想著先把周圍的胡族部落給吞併了再說。
匈奴大單于劉淵在送走王浚之後,即與劉宣、崔遊、文立等心腹商議下一步的對策。
經過這一場鬧劇式的聯盟,劉淵對趙廣和司馬炎兩人的評價發生了變化。
司馬炎格局太小,整天想著遊說他人為其取慄的好事,這天底下的豪傑,又不是個個腦子如孫皓這樣的。
這麼一想,劉淵對司馬炎的能力評價又降了一個層級。
相比來說,對趙廣這個漢國大將軍,劉淵的評價又高了一級。
作為趙廣的老對手,劉淵已經渡過了最開始時的沮喪期,而逐漸轉為自豪期。
師從崔遊之後,劉淵對漢人文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對於前三國的歷史也能倒背如流,其中,他最為鍾愛的就是曹操和劉備的事蹟。
漢末三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那三國末年,天下又有誰是英雄?
在劉淵看來,唯趙使君與我劉某人兩人。至於其他人,包括晉國皇帝司馬炎在內,皆是袁紹、袁術、公孫瓚之流,不值得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