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陽會盟結束後,諸胡各懷心思離開。
司馬炎在漁陽召集諸胡組建反漢聯盟的事情,趙廣在不久之後,即從出使鮮卑的衛操那裡,得知了個大概。
衛操出使拓跋鮮卑的次數多了,與拓跋悉鹿等人把酒言歡,很是熟悉,晉國一方對保密還算有點常識,而鮮卑諸胡則根本沒有這個意識。
在拓跋悉鹿、拓跋綽等鮮卑大人看來,這一場漢、晉之間的爭鬥,與他們草原部落關係並不是很大。
相比與漢國多次交鋒的匈奴劉淵,拓跋鮮卑部落對於南方的中原歸漢還是歸晉,並不是多在意,他們更佩服強者。
在趙廣和司馬炎之間,拓跋鮮卑毫無疑問,傾向前者。
這時的拓跋鮮卑人,還不是五胡十六國後期的建立北魏的大鮮卑,他們更願意在草原上遷移放牧,南方就算再好,也不適合他們長期居住。
讓鮮卑人談虎色變的,不僅僅是中原漢人王朝的實力,還因為疾病。
三國時期,瘟疫橫行,一場大疫下來,往往成片成片的百姓死亡,儘管有張仲景、華佗等名醫為治疫想了很多方子,但要想徹底的根除,確是千難萬難。
從氣候條件來看,北方的草原上由於太過寒冷,瘟疫倒是流行的範圍不大,在這個崇尚神靈的時候,鮮卑人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只有在草原上,才會受到了神女的保護和眷顧。
——
對於這個所謂的反漢大聯盟,漢國朝堂上不少的重臣氣憤難平,紛紛向趙廣請令擊破諸胡,將那些敢於反漢的胡虜給一一剿滅。
趙廣倒是對這些小伎倆不怎麼在意。
司馬炎要耍陰謀,要拼實力,那也就拼一場好了,反正趙廣下一次軍事進攻的方向就是開封,就是要大軍東進,一舉滅了晉國。
單單種田的話,漢國也許土壤不如晉國來得肥沃,但勝在國土廣闊,關中收成不好,還有巴蜀,巴蜀也不行的話,還有幷州。
農業上晉國或許還能拼一把,在其他的工業、商業方面,則全面處於劣勢,漢國工業的基礎已經建立,假以時日,以水力為動能的原始手工業作坊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支柱作用。
商業方面,由於造船技術和遠洋航行的危險性,三國時代的海上貿易並不活躍,只有吳國在這方面有些優勢,但也只侷限於近海航行,衛溫遠航夷州那一次,雖然到達了臺灣,但卻因水土不服而傷亡慘重,最後不得不退回大陸。
與海上貿易相比,陸上商貿隨著涼州的安定,西域與長安之間的絲綢商路,又一次迎來了大發展的關鍵時期。
漢國朝堂已經下了死令,晉、吳兩國的商賈要想從漢國的領土上透過,不僅僅要交重稅,而且還不得運輸如戰馬之類的戰略物資。
當然,晉國也可以有另一種選擇,比如向北方的鮮卑、匈奴求援,以中原的瓷器、茶葉等物品,交換皮毛、戰馬等急需物資,至於到手的戰馬品種是否優良,那就要看鮮卑、匈奴等部族與晉國的關係是否密切了。
——
時間匆匆即逝,一晃又是一年(公元277年)。
大漢建隆這個年號,在延續了八年之後,被“貞觀”所替代。
熟知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貞觀兩個字意味著什麼,那位天可汗皇帝的年號不是誰都有勇氣叫的,幸好的是,在漢晉這個交際的時代,唐王朝還沒有出現。
趙廣在陳述取貞觀之名時,引用了《易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的名句。並以此來和司馬炎的太康之治相對。
究竟是漢國的貞觀之治強、還是晉國的太康之治強,一切都交給時間來論證。
在隨後的時間裡,趙廣或巡視各地,或迴歸長安,或與張星彩、諸葛婉、糜立等人一起商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