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69年。
起因是孫皓在登基之後,大興土木卻沒有財帛,在從大臣處抄不到什麼東西后,孫皓忽然發現佛寺太富有了,而自己卻太窮了,身為一國之君,怎麼能比和尚還窮?
孫皓於是下令拆毀寺廟、沒收佛像、勒令僧尼還俗,收回寺產,這些措施其實都不錯,孫皓也是照著漢國趙廣那邊的辦法做的,但有一點孫皓沒有學到,那就是沒收來的金銀、財帛沒有充入國庫,而是被他自己揮霍了。
得了好處一個人享用。
這怎麼可以?
孫皓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乎,很快他就遭到了朝野上下、包括普通訊佛民眾的一致聲討,在無奈之下,孫皓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就是和胡僧康僧會來了一場辯論。
這場辯論的具體內容就不用多說了,反正結果就是孫皓低頭認輸,從不信佛轉為一個忠誠的佛徒。
康僧會最後還為殺人無數的孫皓授了五戒,孫皓也在吳國下令,不再禁止修建寺廟。
有竺法護、康僧會代為說項,再迂迴下路線,從孫皓的母親何太后那裡找到突破口,講一講司馬徽的秀外惠中,美貌可人,這一樁婚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又多了三成。
——
定下聯合吳國的方略後,晉國又著手部署與魏國曹曇這邊的交涉。
晉魏之間的戰事經過半年的開打之後,從最初的激烈爭奪,漸漸變成對峙狀態,兩軍的戰線也基本穩定在了許昌、宛城一線。
這種情況其實很好理解。
就是晉、魏兩邊都打不動了,晉國雖然實力要更強,但多線作戰又要防備最強大的漢國、北方的胡虜,開封的晉國官員們覺得,和曾經同出一脈的魏國打,有同室操戈的意味,根本不值得。
魏國那邊,曹曇雖然還想著開拓疆土,但奈何他手底下的將領、官員不這麼想,其中,最為重要的實力派官員徐胤、徐霸兄弟,直接和曹曇挑明,他們不會再和晉國開戰了。
都是自己人,打個屁?
魏軍一上戰場,看了看對面的晉軍,嘿,哥哥兄弟,原來是你呀!
晉軍也是一樣,瞧瞧魏軍將卒,好像認識,再一問詢,原來是一個地方的鄉黨,再細排排祖上,竟然還有一層親戚關係。
乾脆,不打了。
兄弟咱找個地方喝酒去?當然,這是說笑之言,但事實就是如此。
許昌戰場上,晉魏兩軍對峙了半年多,雙方死傷的將卒不足五百人,其中還包括了許多的愣頭青、倒黴鬼。
晉國有意停戰聯合,司馬炎也是很誠意的派出了侍中荀勖出馬,荀勖前番被桓楷所欺騙,以致於羊祜、杜預被疑襄陽丟失,為此,荀勖還被冷落了好長一段時間。
但現在,晉魏要聯合了,荀勖和桓楷的這一層友好關係又成了好事情。
桓楷是曹曇手底下的賈詡,他要是同意聯合,這事情就成了八成,荀勖接到聯魏的任務,自信心一下子高漲起來。
此一時彼一時。
若是沒有當初高看桓楷一眼的眼力,怎麼有今日朝堂上舍我其誰的風光。至於桓楷當時送的鉅額財帛,荀勖表示那並不重要。
在臨行告別司馬炎時,荀勖意氣風發,臉上的層層皺紋也跟著洋溢著由衷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