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都沒有,這一塊是一片空白。
只能等到以後從吳國忽悠一、二個將領,才有可能把水軍學院的架子搭起來。
在工坊、學院的大門口,趙廣還饒有興趣的讓人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八個大學嵌刻起來,他要讓大漢的年輕人都知道,並且作為座右銘,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其實,在趙廣宏大的設想中,大漢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還不完整,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落實,但他的精力又實在有限,只能挑幾項重點拎一拎,其他的就交給蘇紹、馬融、黃崇、諸葛尚、諸葛詮等年輕人來完善。
可憐蘇紹、諸葛詮等幾位,吟詩作賦的日子自此一去不復還。
他們撰寫的文書,也越來越向趙廣在二大上做的兩個報告一樣,簡單直白、通俗易懂,枯燥的讓人聽了發狂。
大漢,少了幾個詩人、文學家。
多了幾個實幹的人。
——
長安。
百廢待興。
城市建設工程的序幕剛剛拉開。
按照趙廣的設想,仿照唐時長安模樣,分工明確的坊里正在規劃,負責這一項事務的陳壽已經忙得焦頭爛額。
陳壽怎麼也沒想到,這長安城擴建和改建任務會落到自已頭上,但趙廣卻理由充足的對他說:“承祚,你可知道知行合一的道理,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這沒有實踐的經驗作為基礎,你書寫的再好,也是水上浮木、空中樓閣,徒被人指責笑話。”
知行合一。
趙廣的這一句話來自於明代著名的心學家的王陽明,在三國這個時代說出來,是心學流的精髓,殺傷力非同小可,陳壽自詡讀書方面少有遺漏,但知行合一卻從未聽說過。
“君侯,這是春秋諸子,還是戰國百家的學說,我怎麼沒有看到過?出自哪一家的言論?”陳壽急切的追問道。
“哈哈,承祚要想知曉,先把這長安城建好再說。”趙廣見陳壽上勾,心中不由得大好高興。
忽悠一個史學家幹實事,做實績。著實不容易,但瞧著陳壽最近越來越往書呆子方向發展,趙廣覺得有必要好好的糾正這一傾向。
三國的歷史,自然有人去記錄。
至於陳壽,還是先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爭取跟上關中根據地的發展步伐。
陳壽被趙廣推著往前趕,和他一樣痛苦的,還有魏容、寇林、馬承等一幫從隊率、都伯、軍侯升級上來的將校們。
實戰經驗他們一個個比誰都豐富。
但理論卻是一摸黑。
具體這仗為什麼這麼打,沒幾個人能講明白,許多時候,他們還不如參軍李球說的清楚,講的明白。
這一次,這幾位老資格的將校被趙廣悉數一網打盡,全部抓捕進了陸軍學院,成為大漢長安陸軍學院的第一批學員。
學院的開場白,是趙廣厚著臉皮宣讀的致詞!
這類的歡迎詞,後世網路上抄抄就是一大堆,只要改幾個字就行,趙廣有系統面板的加成,記憶力方面提高了不少,一篇洋洋灑灑的範文宣讀下來,半個時辰還沒有結束,讓聆聽的魏容、寇林等人一個個不自禁的昏昏欲睡起來。
軍事學院開課的第一講,是大將軍姜維主講。
姜維的高超軍事指揮能力有目共睹,尤其是區域性戰場的戰術方面,可以說爐火純青,他第一課講的案例:沓中劍閣回援阻擊戰。
這是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著名戰役。
蜀漢軍隊面臨的困難,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而姜維的指揮才能,也在這一次戰役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幸好,諸葛詮並不喜好軍事,沒有在陸軍學院的學員中,要不然的話,聽到自己老父親被戲弄的團團轉,只怕臉上要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