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營上下很沒有面子,也讓馬、關兩將憋足了勁頭。
“怎麼辦?我們兵少,與匈奴胡虜消耗不起,我們這邊損失一個,胡虜那邊有三個可以補充,要是硬拼下去,只怕驍騎營這名頭就要取消了?”領了軍令,馬承忿忿然對關彝訴苦道。
關彝也是一籌莫展,動腦子不是他的長項,不過,關家子弟在漢軍中的人脈,比中途投靠劉備的馬家要強了不少,關彝想不出主意,他可以求人。
關彝求到的人,是魏容。
劉、關、張桃園結義,一時傳為佳話,不過,隨著先輩的逝去,後代之間的感情也漸漸的發生了變化。
劉備的子孫已經貴為皇室,張飛的後代則選擇了與劉禪聯姻,唯有關家始終秉持了本性。
魏容的父親魏延,其個性其實與關羽頗為相似,這一脾性也傳承到了魏容這裡,關彝也有幾分先祖關羽的傲氣,兩人性情相合,自然有共同語言。
魏容在安邑呆的無趣,正好趙廣帶著中軍迴轉安邑坐鎮,主持“河東大開發”事宜,他遂請令往平陽前線,希翼能撈到一丁半點的功勞。
從關彝處得知騎軍不利的訊息,魏容腦子轉了轉,就想到了一個主意:挖壕。
當初在槐裡、固原大戰時,趙廣就是憑著挖壕這一手土工作業,把騎戰佔有上風的匈奴搞得不上不下,想進攻過不了壕溝,想撤退又怕掉進溝壑內,結果瞻前顧後一敗塗地。
現在,漢軍之中,輔兵足有十五萬人,這其中只要出動二、三萬人,就足以在洪桐的南面挖出幾道長壕來,匈奴騎兵縱算來去如風,也無法躍進深壑。
相反,漢軍驍騎營這邊,只要事先預知木板鋪設的通道方位,就能在撤退時知道從哪裡走最為安全,而最讓匈奴騎兵崩潰的還有,就算他們跟著漢騎尾追過來,也有可能因輔兵撤去木板而掉入壕壑之內。
關彝得了挖壕的主意,心中不由大喜,輔兵他和馬承這裡也有五千餘眾,雖然沒有魏容要求的那麼多,但可以向文鴦、文虎等其他諸營借一借,湊出二萬餘輔兵沒有問題。
馬、關二人主意既定,立時向參軍司馬融那裡作了通報,在得到認可之後,漢軍上下也是熱火朝天的開始幹了起來。
這一次出兵,漢軍的戰略意圖本來就是要長期圍困平陽,輔兵的數量足夠,馬、關那裡抽去一支,也不過是讓平陽長圍進度慢了一點。
敵變我變。
在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中,一個戰法通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想取得勝利,就看雙方誰的底牌更多,誰更有堅韌和耐力。
——
洛陽,崇德殿。
司馬炎終於上朝理事。
在翻閱了何曾的條陳之後,司馬炎又召見了楊駿、司馬亮、司馬駿、司馬倫等外戚、內戚等王爺,官員,反覆的商量了應對之策。
經過一番的商討,甚至文立也被叫到楊駿府上,就合作的細節再一次的商談,最終經過一個多月的艱難談判,晉國與匈奴漢國達成了一致意見,晉軍將從河內郡一帶,出一支兵馬側擊河內郡,為平陽前方作戰的劉淵減輕壓力。
河內出兵,兵從何來?
司馬炎手裡,最為給力的當然是溫縣子弟兵,趙王司馬倫手底下的溫縣兵,在洛陽擊敗了漢軍無當飛軍之後,迎來了一次大擴張。
司馬炎好不容易看到一次能夠打敗新漢軍隊的晉軍,當然支援有加,更何況是來自家鄉的郡兵,晉國朝廷中,與司馬家族關係密切的,與新漢有仇怨的,也很願意看到溫縣兵馬實力壯大。
在短短的一年不到的時間,原本只有三、四千人的溫縣兵,已經擴充了將近十倍,達到了驚人的四萬餘人的規模,而從司馬倫還在不斷的招兵買馬的情形來看,溫縣兵的人數還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