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準備之後,孫皓在吳建衡三年(公元271年)春正月,親率大軍從牛渚(後世安徽當塗)西進伐晉。
讓人可笑的是,這次伐晉孫皓的母親及妃妾也都跟隨著,也不知道孫末帝是要遊山玩水,而是出兵征戰。
伐晉的結果就不用說了,孫皓親征的下場還不如其祖父孫權孫十萬,孫權好歹還能有一個“無功而返”的評語。
孫皓則直接被晉國都督揚州諸軍事,太尉陳騫給打的大敗,損兵折將多達五萬餘人,經此一役,吳國元氣大傷。
回來再看吳國的南荊州防禦方面,陸抗在迴轉吳郡祭掃陸凱之後,因悲傷過度加上對吳主孫皓聯魏的主張不滿,氣急病倒不起,荊州地區事務,也多交給了上將軍施績。
這本來並沒有什麼,施績經驗豐富,眼光也很準,只要守在江陵,不會出什麼問題。
但孫皓偏偏不服氣,年輕氣盛的他開始嫌棄施績人太老了,處處擺老資格,一副教訓他後輩的樣子。
施績性情剛烈,見孫皓闇弱暴虐不聽勸告,又將樓玄、華鑑等吳國重臣一一賜死,老將軍一時氣急,最後竟然給活活的氣死在江陵任上。
施績之死並不突然,在歷史上他去世的時間比現在還要早了七個多月,這一次,可能是因為北荊州戰事因魏國復立而發生變化,讓施績這邊的南荊州安穩了很長時間。
沒有戰事拖累,施績也就有了休養身體的時間,但面對孫皓這樣一個亂折騰又亂殺戮的暴虐君主,施績也終於絕望的閉上了眼睛。
人一死,一了百了。
吳國是興是亡,俱與施績無關。
或許施績最後的想法就是這樣,而隨著施績去世、陸抗又被閒置,吳國在南荊州一帶的防禦出現了很大的漏洞。
接任施績的是宗室孫述,孫述是徵虜將軍孫賁的孫子,威遠將軍孫鄰的兒子。
這位仁兄的能力與施績、陸抗相比,那就是個渣渣。
在歷史上,王濬樓船下荊州,孫述為武昌督,平荊州事,也就是說荊州的事務歸他管。
武昌這個吳國的舊都也屬他的防區,結果孫述面對晉軍的進攻,立即毫不猶豫的獻城投降。
孫述此舉,也使得吳國的整個南荊州地區,各地郡縣投降之風不斷,失去荊州屏障後,吳國再無力支撐東南一隅,遂被晉軍橫掃覆滅。
在耐心的等待了一年多時間後,趙廣終於覓到了有利的戰機,這一次的目標就是南荊州方向,而重鎮江陵的歸屬則是最為關鍵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