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8)通慧禪林(2 / 3)

慧禪林面積不大,清雅靜謐。

通慧禪林的山門朝東,兩側楹聯“通曉世間凌夷,懸壺濟之行仁義;慧顯塵外清淨,慈悲喜捨出迷津”。雖不太工整,但也說明了仁義法師行醫救苦的善行。

大雄寶殿為兩層宮殿式建築,一層匾額為本煥長老題寫,二層匾額為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兩側楹聯:“戒是無上菩提本,佛為一切智慧燈”。

在三尊大佛的後方兩側供奉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其中手持如意,身騎青獅的是以智慧聞名的文殊菩薩。手持蓮花,身騎白象的是以大行聞名的普賢菩薩。他們呼應大殿正中的釋迦牟尼佛,這種造像組合稱為“華嚴三聖”,其理論依據來自大乘佛教經典《華嚴經》。

在《華嚴經》中,文殊菩薩是毗盧遮那佛最重要的兩位助手之一,長期陪伴在佛陀的左側,象徵著佛法的智德和證德,代表著大乘佛法走入人群之中的諸多方便善巧、應世化俗和移風易俗的生機勃勃、以及佛法中不共世間的無上甚深智慧和金剛鋒利般的般若正見。普賢菩薩,則是作為毗盧遮那佛的另一位最重要的助手,長期陪伴在佛陀的右側,象徵著佛法的理德和行德,代表著大乘佛法嚴密系統的理論、順序次第的禪定和豐富具體的實踐。

修學文殊菩薩的智慧,遵循普賢菩薩的行願,其實就是把大乘佛法的無上般若智慧和具體修行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把大乘佛法菩薩道中,所有的“境、行、果”,都迅速地修學契入和圓滿完成。

導遊講解完畢後,便引領著我們前往了第二層。悅殊殿位於大殿二層,供奉仁義師太肉身。

悅殊殿正中供奉一尊釋迦玉佛。導遊繼續講道:“35歲的悉達多在菩提樹下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從此成為十號具足的三界至尊和人間佛陀。他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成佛之後的四十五年時間裡,非常善巧地教化了來自社會上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成功地引導佛教出家弟子和在家信眾逐漸認識人生真相、依次斷除內心之中的無明煩惱,從而獲得身心上的清淨安樂與解脫自在。”

悅殊殿靠南供奉一尊地藏菩薩,頭戴毗盧帽,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地藏,意為萬物藏育於大地。時至當下,地藏菩薩不僅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更是民間信仰中的全能神只。人們只要信地藏菩薩,念其名號,便能立刻獲得今生乃至來世的各種最高利益。

大家依次在地藏王菩薩聖像前磕頭。

下去以後,導遊又帶我們來到觀音殿,觀音殿為兩層徽派建築,白牆褐瓦馬頭牆,古樸端莊。正中為佛堂,供奉一尊高大的滴水觀音。

導遊又耐心給我們講道:“觀世音菩薩,起源於印度佛教。西晉時期,竺法護法師曾翻譯為“光世音菩薩”;南北朝時期,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則翻譯為“觀世音菩薩”;到了唐朝,三藏法師玄奘又翻譯為“觀自在菩薩”。在民間信仰中,觀世音常被尊稱為觀音佛祖、觀音大士、白衣大士。

在印度佛教史上,對於觀世音的信仰和崇拜,最早始於公元前一世紀時期。而至於觀世音到底來自何處,卻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觀世音是阿彌陀佛之子,也有人認為觀世音為蓮花所化生。當前學術界普遍認為觀世音是從婆羅門教“雙馬童神”的神話傳說演化而來。雙馬童是婆羅門教崇拜的神明,主要功德是救苦救難,尤其能治很多病,所以雙馬童就成為古印度處於水深火熱中底層民眾的精神慰藉。後來大乘佛教受其影響,塑造了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大慈大悲的觀世音也繼承了雙馬童的全部功德。

在南傳佛教國家,如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等以及近代的印度,人們對觀世音菩薩少有所聞,而在北傳佛教國家,觀世音菩薩在中國佛教史上可以說是影響最為廣泛的一位菩薩。

觀世音菩薩位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