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因為大明這兩年在搞文化建設,話本、小報之類的娛樂讀物一下子少了很多,民眾們失去了一個娛樂方式自然要去找另一個,現在大家的娛樂新風尚就是地理志來著。
遊記這個東西在文筆上也沒什麼需求,也不需要太大的故事性,對文學基礎也沒什麼要求,可以說只要會寫字,又實地去過那地方,就能寫,市場准入門檻可比旁的文體低得多,來錢也快。
而且寫遊記未嘗不是一種低調的炫耀,這年頭想要跨省旅遊,單路費開支就差不多是一個尋常家庭一個月的嚼用了,更別提那些定製專案了。
而對於出版方來說,遊記的篇幅一般都不會太長,而且因為故事性和連貫性相對沒那麼強,就算有哪位作者寫了長篇大論也能進行拆分,分刊推送,這樣成本也不會太高,在對市場進行試探的時候也更有餘地。
當然,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上頭似乎還挺喜歡看他們寫的遊記的,每半旬,官方都會派人來採購一批最新的遊記。
那還等什麼?趕緊加快速度寫啊!
而這股子寫遊記的風潮,還是羅貫中帶來的。
羅老先生年輕時候為了出版《三國》去了不少地方,去都去了,自然也會去逛逛那些著名景點,然後根據實景再改改稿什麼的,也算是苦中作樂了。
只是當時他看那些名山大川人文薈萃之地時,雖然會被美景感動,但到底是被懷才不遇的悲傷佔據了大半心神,所以看山看水之時,總帶著些許愁苦。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他現在是大明最有名的話本作者。雖然話本依然不在文學市場上佔據主流,但畢竟老先生也是有大明第一代言家族做他的後臺,那些酸唧唧的聲音可到不了他老人家耳中。
老先生在將自己先生施耐庵的遺作《水滸傳》整理出版後,便卸下了所有的壓力,在皇太子的贊助下,趁著自己還走得動,在山海之間重新遨遊了一圈。
心態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看入眼的自也帶上了風月,於是,他玩出了風格,玩出了特色。
什麼夜渡長江看赤壁啦,什麼親走蜀道探諸葛啦,什麼枕河披星和前人對話啦,什麼吃酸棗的棗子、摸東吳的橘子、啃巴蜀的筍絲啦,每一個被他寫在遊記上的內容都能讓人看紅了眼。
尤其是在加班地獄中的木小白,簡直不能更羨慕嫉妒啦!
在試著翹班兩次都被老父親察覺並且導致工作量驟增後,木白憤怒了。
他決定要報復!
——他將老爺子的遊記刊印出來,灑向了廣大的社畜們。
這種事不能只有我受傷害,大家一起來啊!!
但讓木白沒想到的是,這個世界上的社畜雖然很多,但閒人更多。
就在遊記小說漸漸成為大家的娛樂讀物之後,大明的旅遊業也漸漸興起。
在大明開國三十年的時候,官府猛然間發現人口的流動速度比往年快多了。
這年頭離開自己的戶籍所在地都需要去官府開路引。由於路途安全和開銷充滿著各種不確定,一般來說,除非出於趕考、紅白喜事等需要,居民們都不會離開自己的戶籍所在地,就算出去,跨個縣城也算是了不起了,但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幾個往年點選率不太高的省份。
這些人都是吃了遊記的安利去旅遊噠!
在發現民眾有此傾向的時候,官府的第一反應是——阻攔。
任何一個王朝都會對人口流動這件事感覺頭疼。對於封建王朝來說,只要把讓每個人都安安穩穩地呆在他該呆的地方,那麼王朝的安定度就完成了六成。剩下的兩成對半分,一半給外族,一半給天災,由此便可知,當地的地方官員發現民眾的這一動向時有多頭疼了。
不過,在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