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惹他的時候嘻嘻哈哈,惹到了他,這小子一準一的炸毛。
別看他現在和這些王叔們親戚熱熱,若是到了時候真有什麼事,這小子絕對立刻翻臉,下手絕對都不帶半分猶豫的。
關於這點,看他孫子這兩年倒騰的怎麼對付日本國的手段就能看出來了。
從洪武十六年開始,日本國就進入了爭相討好大明的狀態。
北朝希望大明承認其正統地位,擺脫「三神器」的束縛,南朝則是希望大明能夠出兵攻打北朝,甚至於幫助有正統地位的南朝倭王奪迴天下。
大明原本是持坐山觀虎鬥的態度,畢竟說好的不干涉藩國內政嘛,而且大明這些年在大量採購日本國內的白銀,由於被爭相討好的關係,也的確是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
洪武帝自覺自己沒有派人去攪渾水以謀取更多利益已經是很有良心了,讓他派兵平亂?不好意思,他又不傻,這種好大喜功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是絕對不做的。
對大明而言,最有利的局面就是大家維持如今的狀態。日本繼續南北獨立,大明也不必搞戰隊,而且兩邊都是政府,都能和大明做貿易,但是整個明朝君臣都沒想到日本這個小國行事作風竟都帶著股戾氣。
在察覺明政府無意站隊後,日本國對大明開啟了騷擾模式。
他們的騷擾手段就是派出海賊到大明邊境進行劫掠,一通燒殺劫掠之後再假借對方之名,可謂是做了x還要立牌坊,不要臉到了極點。
起初不明真相的大明還向對方政府發出了訓斥,但是大明的海防也不是吃素的,在某一次倭寇行動前沒擦亮眼睛,撞到了正佈防的湯和手裡後,真相頓時大白。
洪武帝頓時大怒,但怒歸怒,大明對於日本除了發文訓斥外的確沒有太多的辦法,派兵攻打?兩國之間的海域風波不斷,以此時剛剛從湖河作戰轉為沿海演練的水兵實力,船還沒到日本估計就要因為暈船倒下一批。
而且日本國所在的位置十分微妙,它靠近大明的西側海岸多為礁石淺灘,大船很難靠近,雖不至於完全沒有良港,但那多有重兵把守,要攻入,對於遠道而來的大明海軍來說確實有些壓力。
而其東部地區多為深水良港,寶船可輕易入灣,但那處洋流活動劇烈,風信順遂之時也會撞上多颶風之季,即便是現代的鋼鐵大船也難擋颶風,遑論如今的木製船了。
這個時候的日本有多難打?從全盛時期的元帝國兩次派兵,都拜倒在了其自然環境中就可看出。
正是仰仗著自己易守難攻,又有天然地理環境作為庇護的優勢,日本才敢屢次來捋洪武帝的虎鬚。
但這不代表大明要吃下這個悶虧。
洪武二十年,皇長孫來到了福建,親自主持海防工作,這位年僅15歲的小皇孫一到地方,就把以防守為主的政策扭轉為了防守反擊= =。
在祖父和父親的默許,皇長孫登上大明戰船在附近海域一番觀察後,十分大手筆得將彼時多為福建移民的大灣島(即臺灣島)上的原住民全數移回泉州、漳州,而空置的臺灣島則是被當做了海軍訓練的大本營。
臺灣島和福建之間的直線距離與大明的屬國高麗和日本島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水文環境和氣候也頗為相似,在此處演練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海軍大部隊在此駐紮後吸納了大批本地的漁民和弄潮兒、海女作為有生力量,就連無法上戰場的老漁民也被聘請來為士兵傳授掌握水上平衡的方法以及應急狀況的處理。
大明的強項在於陸軍,比起陸軍,海軍不能說是瘸腿,那是根本就沒有腿。
別看大明的軍隊打了不止一場水戰,謀取天下的決定性一戰鄱陽湖大戰也是水戰,但大明的水兵大部分都是陸軍冒充的,對兵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