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木白等人此時所在的是烏撒路的中心區域。
烏撒路多山巒高原,石質堅硬,開路著實不易。
因而在元王朝長期放養的制度下,烏撒路只有兩條主要通道,一條沿烏蒙山脈呈南北走向,是由沿途土族和官府陸續修建成的陸路土路,另一條則是三岔河和谷龍河兩條東西向的河流形成的水道,這兩條河一南一北,將烏撒路和隔壁的貴州連線起來。
而大家踩在腳底下的這條路是北線陸路和水路的交匯點,很顯然,面前這一支大部隊出現在這兒的目的便是要走水路離開烏撒。
在任何時代,人民想要離開居住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自先秦開始便有規定,民在家為民,若在沒有開具路引的情況下離開了當地,則為「流」。
若是在流浪的過程中居無定所、沒有土地耕種又沒有正規財產收入,則為「氓」。
能讓老百姓放棄祖宅田產背井離鄉的原因,只有一個——天災。
「氓」這個字的漢字分解便說明瞭這種狀態的嚴重性,「氓」,即亡民,若非面臨死境,老百姓也不會背井離鄉爭取那一線生機。
因此在任何朝代,一旦出現流民,都會引起當地政權的注意。若是並未出現天災卻出現了流民,那便是在打帝王的臉面了,因為那代表著出現了「人禍」。
而在封建王朝,會有「人禍」基本都是因為為王者御下不嚴或者任用了貪官汙吏所致。
而無論是流民還是氓民,都勢必還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巨大的影響,一個控制不好更是會引起民變,輕則傷筋動骨,重則發展成起義軍,乃至於王朝更迭。
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這種抱團遷移的行徑都是被嚴厲禁止的。
當然,這樣抱團遷移的情況也有可能是政府的行政命令。因為貧富差距和居民數量、土地分配等原因,王朝偶爾會發動民眾進行大遷移,將人多地少的區域人口引入地廣人稀的地方。
但不論是從這些人的面色和精神面貌,還是從他們攜帶的輜重數目上來看都不像是因為天災流亡的樣子。
而截至目前,也沒有任何來自大明皇帝的諭令是有關於民眾遷移的。
再者,如是要遷移,那麼也只有外地人往雲南遷,萬沒有雲南人往外遷的道理。
綜上,這些人的身份便呼之欲出了。
站在隊伍最前方的戚祥扣刀的手緩緩頂出了刀柄,對面的土族民眾亦是握緊了防身武器。眼看著氣氛漸漸變得劍拔弩張,木白策馬上前,開始用當地語言遙遙與對方交流。
幸好雙方的一些詞彙雖有不同,但總體語序構成一致,勉強可以溝通。
幾句過後,木白回頭對身後的那些外地官員道:「他們說自己是烏蒙山羅羅族的族人,舉家遷移是為了去往貴州水西的羅羅族的族地進行部落的合併,此行有烏撒土族首領簽發的諭令,並非私自行動。」
戚祥聞言,眉頭皺得更緊。作為一個從建國之戰一路打出來的猛人,他對雲南本地土族自治的情況本就有不滿,再一聽聞這兒的烏撒土族居然將轄區內的人口推到外地去就更不愉了。
不過從程式上說,這些人的行為的確合法。所以,儘管非常想要找茬,戚祥還是忍了下來。
在對方出示了寫滿了鬼畫符的諭令之後,這邊官職最高的戚祥做了個「請」的姿勢。但是,雙方禮讓來禮讓去,誰都不願意先行。
——開玩笑,先走的人勢必要將後背露給對方,在雙方剛剛交戰過的情況下,這誰敢信得過對方啊。
但也不能一直這麼僵持著呀。最後,還是烏撒羅羅族的人先堅持不住,一個看起來像是領頭人模樣的男子衝著明軍微微躬身,隨後領著部族先行一步。
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