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增加新增劑的方法說是飲鴆止渴也不為過,因為它和煉鋼之路是相悖的。煉鋼的目的本質上就是將鐵裡面的各種元素提走,控制其含碳量,現在為了降低熔點增加新增劑,到時候又要想辦法把這些東西剔除掉,這不是白費力氣嘛?
匠人們當然知道其中弊病,大明初年的煉鋼技術自宋至今已經有兩百年沒有改進了,他們也很著急。但是之前確實沒辦法,能用的手段、能做的嘗試他們都試過了,可技術確實達不到,
但如今,因為大量外邦原材料進入大明,工匠們又有了嘗試的空間和熱情,加之外邦的工匠這些年也陸陸續續來了不少,東西方的技術碰撞之後他們就給了木白一個大驚喜。
如果能夠採用鑄造的手段,那就意味著這種硬度更高的針可以大批次生產,當然,現在這反而是次要的了。
如果能以鐵液鑄造的話,那就意味著大明的火器可以批次生產,而且膛線也完全可以實現在模具上預刻,那生產速度得提高多少啊。
照這個速度,大明要完成全軍火器配備或許也不是不可能,想像一下那個場景,還真是有點小激動啊。
但木白還沒有暢想多久,就被朱標一句話給拉了回來:「兒子,咱們沒那麼多錢讓全軍都配上火器的。」
……好吧,這的確是個問題。
這些優質的煤炭和鐵礦石都是從北邊的女真人手裡買來的,價格和產量都很不穩定,如果不能開更多的貨源,那麼大明就等於將主動權和議價權交了一半出去。
但是找貨源就得開拓商機,開拓商機就得出海,出海就得花錢造船。木白情不自禁兩眼放空,一點一點將這個等式畫了下去,最後的結果還是錢。
要想辦法賺更多的錢才行呢。
要賺更多的錢,就得拉動民眾的積極性,而老百姓要有積極性,那得先讓官員動起來。
太子殿下的視線緩緩落到了老父親那快看完的奏摺上,隨即略有所思得摸了摸下巴:「打鐵要趁熱啊……」
朱標:「?」
第二天的大朝會上,身著太子常服的木白帶上了一匣官員檔案,掛著友善的微笑閃亮登場。
作者有話要說:小白:一個招數不能使用兩次,正好,趁著冷卻期還沒過來一次大的,下次再換個辦法。
眾大臣:你不要過來啊!!
清末到民國,大量洋貨進入中國,國貨在工業革命之後集約化生產的洋貨面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洋貨又便宜又好用,加上為了打入市場,做出了不少讓步,讓其市場佔有量非常巨大,民族資本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
而其中,最不起眼的繡花針上,洋貨的市場佔有率基本到了百分之百,除了窮鄉僻壤外使用的基本都是進口貨。
就是因為國產的針用的是文中那種處理方法,硬度和韌性都比不上合金版本的進口繡花針,而依靠國內的生產技術,也完全沒辦法造出國外的那種繡花針。
第170章
要論口頭功夫,比起還嫩著的木小白來說,朱標可要強上太多了。
皇帝陛下在兒子敬仰的目光中發動口遁之術,滿朝官員被一招組合拳打得措手不及,紛紛拜倒在這騷操作之下,奉天殿前秋風陣陣,就像是來自自己的巴掌一般,扇得不少人面上火辣辣的疼。
洪武朝的官員淘汰率是史上最高,一直到建文朝才稍稍穩定,因此朝堂內的年輕面孔還真不少,這些年輕人看到自己過往的筆跡只是有些感慨,而老臣們心緒則要複雜的多。
喊出個初心不改的口號容易,但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朝中有多少人如今的目標和昔日之願沒有產生偏移的?沒來個十萬八千里的背離都是好的。
誰能在功名利祿之前保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