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這個在現代已經融入千家萬戶人盡皆知的動力設施,這種葉片狀態的螺旋泵原本要在兩百年後才能被發明出來。雖然它的原理就和風車、水車基本類似,但從大到小,從方形到圓弧,無一不是經歷了千萬次的實驗和比對研究。
尤其是將其用在船舶的動力上,更是世界首創。
這並不是木白指點的,完全是工坊匠人們的靈光一閃。
此前,為了在槍管裡刻畫上能夠讓子彈的射距更遠、精準度更高的彈道,大明開啟了冶鐵改進之路。
但眾所周知,科技的發展到了明朝基本已經到了傳統工業的末端。
所有的技術能改造的都已經改造完成,原材料的升級也已經基本完成,留給明朝匠人們的發展空間已經非常小了。
於是,大明的工匠們就像現代那些習慣了快捷廉價的工業製品,開始追究起「古法製造」的現代人一樣,重新將目光投向了遺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各種技術。
他們覺得說不定老祖宗想出來的不少辦法其實是有用的,只是當年的原材料或者火候不到,所以無法達成最佳效果,因此,他們決定將新材料、新技術結合古法進行冶煉。
就像現代的商人也會用「古法」來忽悠涉世未深的消費者們一樣,這些匠人也用這個說法忽悠了管事,於是,這個看似十分不靠譜的專案真的被立了起來,木白每次經過匠坊的時候都能看到他們換著花樣在冶鐵。
但和現代人已經無法適應古法的重體力勞動一樣,大明的工匠們其實也有些吃不消傳統冶煉法的重體力消耗。
在現在,鐵礦石內雜質的去除已經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法之中則完全靠碳元素的氧化還原將其篩除,說白了全靠敲。
雖然大家都是打鐵的,但這勞動量怎麼一樣。
可是專案已經開始了,上頭還等著結果,半途放棄怎麼可以?那多丟臉啊!於是,這群大明動手能力最強者沒有辜負他們的名頭,雖然體力比不上老前輩,但他們有腦力啊。
不就是需要捶打嗎?也沒說一定要人錘,將用來碾碎石英石的水碾改造一下,加點皮帶帶上傳動再裝個大鐵塊,那不就是一個不需要人力的大錘子了嗎?
最耗力的工作有機械接下了,剩下翻轉一下鐵塊、撒點炭什麼的工作那就是灑灑水啦。
但眾人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這樣操作的確可以省力,但水碾就那麼一個,要做比對,大家的工藝肯定得一樣,不能只給這個法子用。
……那怎麼辦?
再搞幾個唄。
但河流的寬度就那麼大,為了保證帶動水碾的流水量也不能隨便在邊上加建,那就只能先改進一下水碾了。
能不能縮小體積?能不能加大接水面?能不能減少消耗?
於是,在鐵製品的改造出現之前,水碾的改造先被加入了大佬們的工作清單,眾人興致勃勃地一番操作,改進後的水碾很快作為衍生產品出現了木白的桌案上。
一通百通,風車的改進也隨即出現。在研究冶鐵的匠人中,有幾個覺得風車的改進蠻有趣的,便脫離了冶煉隊伍,往這個方向繼續深入研究。
很快,有人發現螺旋槳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風,於是風車的衍生產品風扇就新鮮出爐了。
風扇和風車的原理本就完全一樣,不過一個是將風力轉為作用力,而風扇則是將作用力轉為風力。匠人們用自己的發明創造證明瞭力的相互性和可轉換性,而大明的百姓們又多了一個去暑良器。
接著,又有匠人想,在空氣中透過調整木板的角度可以產生風車和風扇兩種不同的效果,那麼在水中呢?
於是,螺旋槳便被發明瞭出來。
當然,如今這種靠著人力的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