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鐘,期間雙方士兵大眼瞪小眼,誰也不想再進一步。直到俄軍一位中隊長按捺不住,縱馬衝向正對自己的法軍中隊長,並將其打落馬下,這才打破了僵局。見此情景,俄軍剩餘騎兵發起衝鋒,將法軍擊潰。
這種看似滑稽尷尬的場面不是孤例。1812年10月,法軍在追擊撤退的英軍時,與對方的後衛部隊在維拉德里戈附近遭遇。雙方騎兵排成數行橫隊朝對方衝擊,在離對方還有幾米的距離時停了下來,互相對視。這次打破僵局的是法軍,一名下士一刀把他面前的英軍騎兵砍落馬下,隨後就是一場全面混戰。
這種“騎兵戰時雙方陷入對峙僵局,直到某一猛將兄帶頭衝擊,從而帶動全軍士氣,擊潰對方”的作戰模式,會不會就是傳統小說中兩軍交戰,武將單挑定勝負的根源?
可能事件原型是與上述拿戰騎兵戰例子相似,不過是兩支騎兵部隊在互相對峙時,誰也不敢先動手。直到一方的猛將兄(比如關羽、薛安都、傅友德等)看不下去,搶先攻擊對方將領並獲勝,然後士氣大增的己方騎兵一波流擊潰對方騎兵。
這本是符合騎兵作戰基本規律的一般事件,但到了說書藝人那裡就被誇大成一人單挑全軍定勝負了。
拿破崙時期各國的騎兵條令都明確要求在騎兵衝擊的最後階段,必須要以最高速度前進。但在實戰中,因為心理、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很少有騎兵能夠做到。
不過很明顯,這種情況也不適用這裡,沈練吳越已經率部與女真騎兵互衝,最後全部戰死,這次努爾哈赤與吳官帶領的都是精銳,精銳區別於其他普通部隊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怕死,或者說有主心骨。
騎兵的戰鬥力中有四分之三是精神力量。在騎兵戰中,士氣更高的一方總會擊敗士氣較低的一方。
兩方越來越近,都由主將衝鋒在前,這就是一支部隊的靈魂所在。
喜歡大明邊軍請大家收藏:()大明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