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只是介紹了幾首詩仙李白的詩,差不多打臉不少以文人墨客而自居的人。
那麼與詩仙李白齊名的杜甫又是怎樣的存在?萬界古人們除盛唐之後的人知道外,此前的王朝的古人們自然是興趣盎然,很想了解真相。
天幕並沒有讓萬界之人等太久,而是準時開啟。
天幕:“華夏文化上下幾千年,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文豪詩人不在少數,史上十大才子唐朝: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天幕開場以杜甫《春望》為始,就把歷史時間點,背景點出來了。
萬界之中唐朝的帝王將相從春望》這首詩中品出味了,這是戰亂時期。
唐朝之前的王朝多少也感覺到一些異樣,而唐朝之後的人則是盛唐不在,空留遺憾的表情。
天幕:“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襄陽。
自其曾祖時遷居鞏縣,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
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少年時期有機會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這對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裡欣賞過畫聖吳道子畫的五聖尊容,千官行列,這在他以後的詩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
當時社會名流崔尚,魏啟心看到他習作的詞賦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還有李邕,王翰這樣的長輩也屈尊來訪問他。
天寶三載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梁,宋。會見了詩人高適,這是第三次漫遊。
之後杜甫又到齊州,天寶四載他在齊魯又與李白相見。在飲酒賦詩之外又討論了煉丹求仙而且共同訪問了兗州城北的隱士範野人,兩人還互贈了詩篇。
杜贈李的詩說:“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李贈杜的詩說:“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兩人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見面,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
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
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
儘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大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
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