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推測建文元年的鄭村壩之戰中,賜姓鄭也與這一立功地點有關。
1403永樂元年,鄭和刊印《佛說摩利支天經》並請姚廣孝撰寫題記。
該題記反映出鄭和已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且已被賜鄭姓。
鄭和成為下西洋的正使太監有多重原因,鄭和具備軍事才能並且得到朱棣的信任。
在朱棣決策下西洋時,鄭和正當壯年,身材魁偉。朱棣曾詢問袁忠徹,以鄭和率軍出使是否合適,袁忠徹認為合適。
此外,鄭和兼涉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背景,也被認為有利於其順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
【明史鄭和傳】記載的鄭和出使過的國家或地區36個,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裡、滿剌加、勃泥、蘇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裡、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裡、南巫裡、甘巴里、錫蘭山、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溜山、孫刺、木骨都、束麻林、鄭和來到南洋以後鄭和來到南洋以後地刺、撒祖法兒、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兒、沙裡灣尼、不刺哇等國。
鄭和的奉命出使,是為與西洋各國建立友好關係。
大明朱棣成為皇帝后,派鄭和下西洋是為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而進行活動的,鄭和來到南洋以後以強大的武裝力量告誡那些喜戰好鬥的島國:
“循禮安分,勿得違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不服則耀武以懾之,於是,凡所號令罔敢不服從。
那些風俗精悍,專尚豪強,素好侵掠鄰境的國家不得不偃兵息武了。
鄭和還透過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強暴,促成了各國間和平局勢的建立。
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為解決東南亞各國之間的矛盾,為建立亞非國家區域間的和平局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隨著海外諸國間種種複雜矛盾的逐步解決,海道“由此而清寧,番人賴之以安業。”中華文化的向外傳播,也在這種和平局勢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鄭和的軍事才能在靖難之役中即有體現,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先後指揮了消滅海盜陳祖義,粉碎錫蘭王亞烈苦奈兒的陰謀,以及生擒蘇門答臘的蘇幹剌的戰爭。
三次戰役中,他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採取相應的戰術全部取得了勝利。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開闢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
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裡。
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闢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蒐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資料。
【鄭和航海圖】就是透過大量海洋調查繪製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戰艦繪製的海圖早了四百多年。
鄭和下西洋不僅為實現永樂盛世提供了幫助,而且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天幕介紹到這,後世彈幕一片火紅,讚揚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下一秒則一片咒罵明清文官和皇帝的。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永樂大帝朱棣也是了不起的皇帝,是明清兩朝少數睜眼看世界的皇帝。”
“對,如果沒有永樂大帝朱棣遠見卓識,敢於派鄭和下西洋,探索世界並建立起一套海洋國家朝貢體系,也不會有永樂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