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的都是以毛為單位的。
不再是分了。
蔡丹又掙了一筆。
之後就是和村子裡的小輩集合, 挨家轉悠拜年。
這種是不需要給錢的,不過也會給抓把松子、瓜子或者地瓜條的。
晃悠一圈回來, 兩個衣兜裡都是好吃的。
這還是他們中間回了一次家倒了一次貨。
也算給家裡補補貨。
他們拿別人的, 別人家的小孩拿他們家的。
一出一進其實差不多,大家圖的就是一個氣氛。
不過這也是這兩年才興起來的,以前窮啊, 誰家有吃的往外擺。
果然經濟基礎才是根本。
初三蔡丹就上工了。
蔡母更是在初一就會一天去豬場兩三回。
倒是不用全天盯著。
過了十五, 人們的生活已經完全恢復正常了。
之後就是春耕,春耕過後就是大面積的蓋房。
蔡姑父期間沒少往外頭跑。
隊員們已經習慣了, 一點不耽誤上工。
現在他已經將農田分成了若干塊,每個家庭一塊。
加上老年團的監督, 蔡姑父除了春耕、秋耕, 其他時間並不怎麼親自監督了。
對了, 蔡姑父還在春耕前開了一次大會,讓想學醫的隊員去他那報名。
要求十歲至十八歲之間,小學學歷以上,喜愛醫學。
和徐老大夫學習期間是沒有工分的。
學習期限未知。
所以報名需謹慎。
蔡母還動了心思,想讓蔡四哥或者蔡五哥報名。
覺得肯定能當上。
他們學歷夠,而且還和徐州熙關係親近。
老大夫沒有理由拒絕。
無奈,蔡四哥、蔡五哥都很堅持,認為他們不是做醫的料。
蔡母覺得可惜,也只能放棄了。
最後在小學畢業班挑了一男一女。
經過老大夫親自考核, 被收下了。
老大夫的醫務室兼住宅是開春後建的第一所磚瓦房,亦是全大隊第三所磚瓦房。
因為要做成京城四合院樣式,很是費磚瓦。
還好走大隊的賬,要是個人且還了。
房子蓋好後,老大夫帶著徐州熙立馬就搬家了。
這下子徐州熙不論下棋還是上學都更方便了。
當然村裡人看病也方便了。
隊員們蓋的磚瓦房多數是模仿蔡姑父家蓋的。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也有相中四合院的,不過算了賬都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