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上海灘 第5節(2 / 5)

難,秦家早年間和內陸的礦產生意,早都停歇了,麵粉廠、橡膠廠,也舉步維艱。原料斷供,加之橫徵暴斂,搞得工廠機器一個月也開不了幾次。以前面粉廠和橡膠廠都是大生意,結果現在奄奄一息的有出氣沒進氣,是指望不上了。這種情況在上海的比比皆是,如果放到一般的商賈人家,可能早就到了破產的境地。

但是,秦家主營航運的永順公司,仍能帶來不少進項。想當初,國府幻想著拿沉船堵日本人的艦炮,秦家最大的一艘貨輪就被徵去在黃浦江炸沉。結果日本人沒擋住,倒是秦家損失慘重。好在後來國府發現那餿主意不管用,沒再繼續徵。永順得以留下兩條大船,小船則更多些。

這幾年秦定邦經營有方,廣開門路,竟然平了當年的虧空,還能見到不少盈餘。秦家在生意場上的名聲一直很響。雖然現下的碼頭經營遠不比戰前自由開放,但這麼大個租界,畢竟還是要有貨物進出的,所以,買賣依然在做,現在算又起來了一些。

船老大們都知道秦家控制著哪幾個碼頭,在秦家地界,跑船的不吃虧。秦定邦對碼頭的情況瞭如指掌,有他掌管著這塊生意,別家就別想往秦家的勢力範圍伸手了。

跑船的也都知道這秦三少爺頗講道義,智謀手段上,更有青出於藍之勢。所以在碼頭只要看到秦定邦,不管離多遠,他們都愛打聲招呼。

最沒想到的是,當初沒太放在心上的酒樓和茶樓,反倒成了秦家的一大盈利來源。

尤其秦家的酒樓,現在早成了黃浦江畔一處老饕們念茲在茲的尋味寶地。掌勺大師傅水永財和水永福兄弟倆,做人做事就不聽那一套,那些做菜的老規矩更是別想捆住他倆。自打二人掌勺了,就一直推陳出新,不受菜系流派的限制,只管往好吃好看裡做。

起初,食客們只覺得這裡的菜,既不是粵菜,也不算魯菜,更不像淮揚菜,有那愛講究“正宗”的,話裡說著“別具一格獨具匠心”,可語調裡卻全是陰陽怪氣。真是夠損的,就差把“不入流”直接貼兄弟倆面門上。

但是二位水師傅心大,只關注可不可口,但凡遇到顧客反響熱烈的菜品,都會做好詳盡記錄,這樣一道道積累著,日久天長,竟然也自成一派。去秦家酒樓吃了飯念念不忘的人越來越多,名頭就越叫越響。

現在,這秦家酒樓的正門上,正掛著塊金字大牌匾,還是一位眼下正躲在重慶的國府高官,當年在吃了秦家菜後讚不絕口,當場揮毫題寫的“墨寶”——“滬上秦家”。

之所以當時水氏兄弟在開業後那麼久仍被人質疑和取笑,卻能一直在秦家酒樓待下去,是因為這兩兄弟絕非一般的廚子,他們是最早跟著秦老爺子打天下的,有著背靠背的過命交情。秦世雄雖然地位越來越顯赫,但心裡總覺得自己還是個江湖人,兄弟情誼比錢重要。他這份家業是和兄弟們一起打下來的。沒有這幫老哥們,他秦世雄還會是那個從湖南出來的窮小子秦遊,哪能有眼前的富貴。

這水氏兄弟倆不抽不賭不去會樂里老上海的一片煙花場所,相當於紅燈區。,就愛一門心思鑽研做菜。秦老爺子就把這座當時剛盤下來的酒樓,交給兄弟倆,隨他倆折騰。

那時候秦家光一家橡膠廠,就日進斗金,哪怕酒樓虧了,也有的是其他地方拆補。沒想到秦老爺子這一放手,反倒成就了“秦家菜”的美名。食客們絡繹不絕。吃完了飯,若是還有時間、有閒錢,再去秦家開在不遠處的茶樓“芳茗閣”逛逛,也是美哉。

這真算無心插柳,畫不經意而成了。

現在兩位水師傅帶的徒弟也都可以獨當一面,得相當有臉面的人才能有口福請到其中的一位水師傅,親自給自己做一席菜了。

當然,這是對外人。

秦家每年的年飯肯定有一位水師傅掌勺。另一位水師傅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