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同意了陸世明借糧的要求。
這些糧商和世家大族們都聰明人。
他們很懂得取捨。
最近梁州地區暴亂四起,造反的災民如割韭菜一般,一茬接著一茬,割都割不完。
眾所周知。
這些選擇造反的災民第一會殺官,第二便會殺富戶,搶糧食。
假若因為這次災情,導致整個梁州都進入一片動亂之中。
即便是糧食再值錢,他們也未必能保得住。
而且到時候說不定還有性命之憂。
若是在自己沒有絲毫損失的情況,幫助梁州官府度過這次難關。
不但能保住自己的家業,還能獲得梁州刺史的友誼,最後還能落得一個好名聲。
何樂而不為呢?
等這些糧商以及世家大戶們想明白了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僅僅在琅琊城一地。
陸世明便籌借到了一千多石糧食……
劉清源等官員見陸世明只是用了半日的時間,便籌集出來這麼多糧食,不禁心情大好。
多日不見笑容,也紛紛開始出現在臉上。
等到了第二日。
陸世明又吩咐各地縣令深入鄉村,準備讓他們用官府的名義,開始向各地鄉紳富戶借糧。
秦朗曾經說過。
在這些鄉紳地主的手裡,應該有著大量的存糧。
而且秦朗在梁州的路上,也已經派人確定過此事。
在這個時代中。
百姓們的生活大多還是那種自給自足的模式。
既然不必大量的採購生活的必需品,那些鄉紳地主們便沒有賣掉糧食換銀子的想法。
這些鄉紳地主們心裡最信奉的一條信念。
那就是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他們最喜歡的做的事情,就是把家裡的餘糧都儲存起來。
只有陳糧過多之時,他們才會決定賣出去一些。
特別是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鄉村,更是如此。
各地知縣們接到綠竹刺史陸世明的政令後,便帶著賬房以及拉糧車馬深入了鄉村之中。
反他們在下鄉之後,才突然發現。
這些鄉紳地主們都不見了……
但凡鄉里有些實力的鄉紳地主,家裡不是被造反的亂民搶光了,就是人去樓空。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大部分縣令都能理解。
大災之年,人心不穩。
如今梁州地區又是暴亂四起。
這些鄉紳地主又不是傻子。
他們總不能老老實實的待在家裡,等著一些暴民上門殺人搶劫吧?
等這些鄉紳地主看出勢頭不對的時候。
他們便直接把糧食藏起來,然後拖家帶口的逃之夭夭……
陸世明在得知這種情況後,不禁一陣扼腕嘆息。
他知道自己已經錯失良機。
若是早一些應用借糧的這辦法,想必一定能在鄉紳地主手裡借到海量的糧食。
但事到如今。
陸世明再後悔也沒有任何用處了……
鄉紳地主的逃走。
讓秦朗借糧的計劃大打折扣。
陸世明沒辦法,也只能把借糧的計劃在縣城以上的城市去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