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城曾經是孫權還未稱帝前的首府,如今則變成了吳國的西境邊城。當下的柴桑守將是曾經火燒赤壁,赫赫有名的老將黃蓋。
孫權,陸遜之所以要他來鎮守柴桑,是因為此城太重要了。柴桑所在之地,乃兩山夾一江的地形,兩座南北連綿千里的山脈被大江一分為二,山西邊就是沃野千里的荊州平原。東邊就是與江東連為一氣的豫璋和淮南地區。而柴桑城就正正坐落在這個江口之上。
只要柴桑不失,荊州的水師順江而下就要冒著被人掐斷後路的風險,而從陸路上沿江的而進的路線更是不可能。
黃蓋屯兵柴桑,日夜操練,加強城防,囤積了足夠糧草,就等著呂布的漢軍來磕掉幾顆牙齒。這一日,黃蓋得報,柴桑以西江面上出現大批船舶,江岸之上也出現大隊兵馬。打的都是漢軍旗幟。黃蓋冷笑說:“老夫等他們等了好久,終於來了。”他一邊下令備戰,一邊令快馬飛報建業。
漢軍很快兵臨柴桑城下,有五萬之多,其中包括了三個虎賁師。而駐守柴桑的吳軍僅僅有八千餘人。這倒不是陸遜孫權不捨得給兵,而是東吳當下確實缺兵少將。八千兵力已在東吳總兵力中佔了相當比例。
漢軍開始擇地分頭安營紮寨,將柴桑與外界孤絕起來。不過幾日,配重式巨型投石車也組裝了上百俱,五六百俱弩炮都在城外佈置好陣地,只等主帥高順一聲令下就發起總攻。
但是高順卻遲遲沒有下達攻擊令,連城頭的老黃蓋都詫異起來。其實,高順是在等個訊息,他要等到建業的陸遜分兵援救黃蓋,兵行半路時才開始攻城。
陸遜已經得到漢軍兵至柴桑的稟報,他盤算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後,終於決定分出東線軍團的一半兵力去柴桑與東進的漢軍進行決戰。
他的想法也不無道理,他想【江東地區正對面的漢軍船舶上次都被一把火燒光了,現在不大可能還有渡江攻擊江東的能力,即使來了自己不是還留有一半的兵力嗎?剩下的這些兵力足夠憑水軍優勢拒敵於長江天險,即使部分漢軍渡江而過,也能堅持到柴桑會戰的結束。到時吳軍順水而下,一天就能回援。相反,如果放任荊州漢軍攻陷柴桑,則實力雄厚的漢軍荊州水師就會出現在江東江面上,漢軍也能從陸路上向江東進攻,那時吳軍將陷於無比被動的局面。而憑藉柴桑這座堅城,吳軍大勝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吳軍西進的訊息很快被漢軍散佈在長江沿線的走舸偵騎所探知。高順即刻發起對柴桑的總攻軍令,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柴桑。早已準備多時的幾百俱投石機向柴桑城投去滾滾巨石,投石機旁堆滿了做為彈藥的巨石,都是在等待攻城的這些天陸續搬運而來。弩炮也準備了充足的彈藥,砲彈,火爆彈如同暴風驟雨般向柴桑城砸去。
轟擊持續了整整兩個時辰,柴桑城內幾乎沒有一棟完整建築,城中到處是沖天火焰。吳軍兵卒開始還忙碌著擔水救火,到最後發現根本沒有作用,就放棄了。所幸柴桑城的糧食都藏在地窟之中,未被大火燒燬。西面的城牆也倒塌了一大截,漢軍開始從倒塌的城牆豁口蜂擁而入。這次攻城,做為前鋒先登的是一千玄甲鐵衛。他們入城之後,勢不可擋,一馬當先向城內府衙,另外三個城門衝去。
老黃蓋得知城牆破了,持刀上馬,帶著數百親兵策馬來到西城,沿途又招攏起正如無頭蒼蠅般東奔西跑的吳軍近千人。在去往西城的主街上正碰上了衝來的玄甲鐵衛。黃蓋看得真切,這些玄甲鐵衛前面,還有一名徒步作戰的猛將手持雙斧,腰間插著七八把尺寸稍小的斧,他身後跟著兩百同樣持斧的部屬,也同樣揮舞利斧亂砍亂殺。此將就是典韋。
黃蓋一咬牙,提刀拍馬上前就要斬殺典韋。典韋一看,是個敵方大將,二話不說,將兩斧往背後一掛,取出腰間小斧向黃蓋投擲而去,他身後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