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國緊臨芮地,在其東北方。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典故叫“西伯斷芮虞之訟”。自然也是對周室一片歌功頌德之辭。講的是芮虞兩國國君如何對老姬昌仁德和治國之術佩服的五體投地,以至於兩家糾紛要找他來裁決,看到老姬昌治下百姓那麼友愛和謙讓,自覺慚愧,就撤訴了。
現在,芮國早已被老姬昌以“不敬父老”的藉口伐滅。
當然在華所來自的那個世界的歷史上,芮虞兩國在武王滅商後做為封國又冒出來了,一直存在到春秋戰國時期,只不過它們的國君已姓【姬】。
不僅這兩個古方國,那孟津會盟的【八百諸侯】在武王滅商後,絕大部分或是不再見於史料和文物,或是國君變為姬姓,或是被鄰近的姬姓封國與姜姓封國吞併。
自從芮國被周方伐滅之後,虞侯一直戰戰兢兢,循規蹈矩。甚至專門跑到鎬京向專研周禮禮法的四公子姬旦討教。事無大小嚴格按著周禮禮法行事。
本沒有閹宦的虞宮也將原來的十幾個男侍臣全部閹割了,婚喪嫁娶,日常禮儀,即使家人間的日常交談無不一板一眼的按照姬家訂立的禮法來。
即使如此,虞侯仍沒逃過一劫,現在周文王的信使找上門來了。信上說虞侯其德有虧,其才見缺,已不配做為國君,虞國應交給賢德之人代管。
此時的虞侯才知道,多年前自己以及芮國國君配合“影帝姬昌”的龍套是白乾了。他心裡一萬句nmp。但還是得笑容滿面的將印信雙手奉上。芮國國君和前些時日崇侯虎的下場擺在那呢,周方的宗周六師的兵力比他虞國的人口還多。
幾日後,滾滾的戰車,輜重,甲士,兵卒從原虞國的地望上透過,向虞國東北方的黎國殺去。隊伍整整有二十里長,從晌午走到天黑還沒走完。
宗周六師,傾巢而出,攻伐黎國。師出有名,黎國國君蔑侮父兄,分財不均!
黎國人口眾多,但武備鬆弛。常備軍就幾百國君親衛,三萬多緊急召集而來的民兵雖然人數眾多,但都裝備簡陋,訓練不足,身著皮甲的甲士十無二三,絕大多數兵士都手持一把常見的五尺長戈。至於戰車,全部加起來百乘不到。
雙方主力在黎國都邑西南處遭遇,隨即展開決戰。
此次陣戰雙方都採用慢戰。宗周六師排著整齊的隊形,踩著戰鼓的鼓點緩緩而進,畢竟不是職業軍隊,日常缺少專業訓練,周軍每進六七步,就要整理下隊形。六百戰車之上的弓箭手不時的射出一發發箭矢,在接戰之前就殺傷大量黎軍。
和黎軍接戰後,他們合力擊戈,戰車上的持戈甲士揮舞長戈,居高臨下的收割著對方人頭,直到前方全部被清理乾淨,整個軍陣才繼續齊頭並進。
這種戰法和同時代諸多古國與部落一窩蜂的衝鋒戰法相比,已是一種很大的軍事進步。後者看似兇猛,實則只能加速消耗自己的兵力,唯一優點就是能夠造出一種氣勢,但只要對方陣線不被衝破,這種虛假的氣勢很快就會消散。
很快,戰鬥結果毫無懸念的出來了。黎軍全面潰敗,周軍乘勝追擊,黎國國君家室全部被俘,其中還包括帝辛的女兒。
老姬昌眯著雙老眼盯著面前這些“戰利品“--黎國國君和他的宗親。
黎伯對姬昌說道:“周西伯何至於此啊,我黎國與你周方相距甚遠,無怨無仇,為何要侵伐我國“
老姬昌呵呵一笑,用漏著風的嘴說道:“你蔑侮父兄,分財不均。“
黎伯爭辯說:“吾何時蔑侮父兄,分財不均?“
姬昌喚來兩人,正是黎國宮中的內侍。他做證說,某年某月某日,黎伯在家宴上飲酒過多後和兄長髮生口角,呵斥過兄長。又取來內府賬簿,證明黎伯對子女的財產“分配不公“。
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