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哪個大臣敢在這一點上攻擊他啊。
治國安-邦,論治國,他官至內閣次輔,內閣首輔早就是半退狀況,他去西北之前,朝廷半數朝政就已經掌在他的手上,推新政,興農耕,撤海禁,政績無數,這其中也隱隱牽扯到無數朝廷官員和商家百姓的利益。
再論安-邦,這就更沒什麼可論了,他在北疆從戎八年,征戰無數,功勳也無數,最後將威脅大週上百年的北鶻逼退關外,且黑河以及白山兩次大役讓北鶻元氣徹底大傷,至少可保北疆邊境十數年的安寧,不受北鶻侵擾,接著就是此次西北西夏和西刺聯軍連破大週三州,他率軍去西北不過數月,就奪回了失去的城池,並退西夏西刺聯軍於祁連山以北,逼兩國求和。
他若是治國安-邦不行,你行,那你上?
所以朝堂之上,哪怕是仍有不少各有私心的官員,如南平侯府,如厲郡王,如蘭太傅,就算心裡有多麼不情願和驚懼,這個時候也是半點不敢提什麼異議的。因為他們知道大勢所趨,反對也沒有任何意義,反而可能被人拉出來當成靶子攻擊。
唯一大家可能有些微詞的就是關於他的妻室和子嗣問題上。
原先他年紀一大把不肯娶妻也沒有子嗣,的確容易為人所詬病,為國之儲君總讓人心中不穩。還有未娶妻先為個出身普通的側室請封誥命,到底有違士族之禮。
但那是以前,他現在是嫡皇長子,請封個側室並無任何不妥,至於子嗣,現在又已經有了長子,既有了長子,那次子,三子自然也會有的,所以也構不成他不能承繼大統的理由。
而且私心而論,對大臣們來說,此事可也是件大好事。
因為那蘭氏夫人雖出了長子,但據說因為是早產,以後數年都不可有孕,那若是鄭愈坐上那個位置,他的後宮,他的皇后,他的四妃,可都將會出自這些朝臣勳貴之家。那蘭氏,哪怕有皇長子,又得鄭愈寵愛,但以色侍人,焉能長久,過個幾年也就淡了,她又毫無根基背景,根本不足為懼。
***
乾元宮。
承熙帝看著面前自己一向器重,一直都是當儲君培養的兒子,太子朱成禎,
這個兒子性格沉穩內斂,行事有節有度,又不失掌控大局的能力,在自己設局對付甘家一事上,更是沒有讓自己失望,若是沒有鄭愈,他做一個守成之君,必定也會是個不錯的好皇帝。
可是偏偏還有個鄭愈。
承熙帝心中是一直記掛著夏後沒錯,可並不代表他最疼愛最看重的兒子就是鄭愈,畢竟在他自己身邊長大,由他親自教導著長大的是太子朱成禎,和三皇子朱成祥,而鄭愈,他一出生就被送走,數年才得見一面,他不缺兒子,尤其是鄭愈性子冷戾,強勢不屈,要說兩人有多少的父子之情,著實有點冷,承熙帝對鄭愈的感情,多半是因著對夏後的愧疚罷了。
以前他甚至還覺得他的戾氣太重,可為將才,卻不適合為君。
可不知道何時,一步一步就已經走到了現在這一步。
鄭愈強大到連他都控制不住了。
他的身體怕是已經熬不了多久了,這個江山也只有鄭愈,才能坐得穩,太子,還是太弱了些。
他道:“禎兒,你可怨朕?”
為著他被廢的母后,為著他現在進退維谷的局面。
被廢的儲君,這世上有幾個能平安穩樂的過一輩子的?
朱成禎控制著自己,控制得手都有些顫抖。
這一天終於到來。
怎麼可能不怨?甚至說隱隱生恨也不為過。但他也是個理智和清醒的性子,就算心中再怨,再恨,很多東西卻也看得明明白白。
他慢慢道:“不,父皇,這一切怨不得人,更怨不得父皇。是兒臣無能,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