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宋八大家也只能說明朝中後期的讀書人才知道,天幕以介紹唐宋八大家為開篇,也讓各朝古人關注起來。
至於重文輕武的宋朝如果之前沒有受到後世網友的怒懟多少會因此而驕傲,但受到過後世網友的網爆後,並沒有此前的驕傲了。
天幕開啟,繼續介紹唐宋八大家,萬界古人也能猜測到蘇軾不會再盤點,之前已上了十大才子榜不用再重複介紹,正如古人想的那樣,天幕開始介紹宋朝六大家了。
天幕:“唐宋八大家之第三位,宋朝:蘇洵!
蘇洵字明允,一說自號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他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佑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他的一生歷經了五十七個春夏秋冬,在他五十七歲之時因病離世,他的文學造詣水平雖不如蘇軾但在政治上的見解卻是絲毫不遜色於他的兒子蘇軾的。
蘇洵的成名源於科舉制,但是卻是與其子蘇軾蘇轍一同出名的,這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古人有云先成家後立業,蘇洵的個人經歷正是印證這句話。
蘇洵年輕時家境不好,娶妻後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蘇洵只能整日在外賺錢,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直至蘇洵二十七歲才覺得自己還想學習,在與夫人程氏商量之後,程氏對蘇洵的學習十分贊同並以實際行動支援著蘇洵,從他的手中接過了家庭生計的重任。
從這時起蘇洵才開始發奮讀書,經常挑燈夜讀。蘇洵在與兒子們一同參加科舉考試中被朝廷看中,任命為朝廷官員,從此展開了他的仕途生涯。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蘇洵出生於眉州眉山,少時不好讀,由於父親健在沒有養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時代有點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俠與壯遊,走了不少地方。
蘇洵年稍長入學,學習句讀,屬對,聲律。但沒有學會就放棄了讀書,後開始遊歷名山大川。
在考取進士和茂才時都未中,不久蘇洵之父去世,其歸家守喪,服除後仍居住在鄉里閉門讀書。
其文章一新,著有《幾策》《權書》《衡論》數十篇,系統提出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的革新主張。
嘉佑五年,蘇洵被任試秘書省校書郎,除霸州文安縣主簿,與姚闢同修禮書,完成《太常因革禮》100卷。
治平三年,蘇洵卒。蘇洵的文學創作成就主要是散文,文章大部分是議論文,往往直接針對北宋社會的現實而作。
其散文以氣勢勝,具有荀子和戰國縱橫家的雄辯之風,觀點明確,析理深透,語言犀利,結構謹嚴,妙喻連篇。呈現出雄奇高古的風格。
蘇洵的散文在當時就頗具影響,對改變不良文風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有“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之說。
蘇洵詩作不多,但諸體皆備,尤以五七言古詩見長。
北宋嘉佑初年,蘇洵帶二子進京應試,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
歐陽修很讚賞他的《衡論》《權書》,《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劉向,賈誼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蘇洵。
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蘇洵,蘇洵文名因而大盛,在京期間認識了保聰禪師。
“予在京師,彭州僧保聰來求識,予甚勤及至蜀,聞其自京師歸,布衣蔬食。以為其徒先凡,若阿年而所居圓覺院大治。”
北宋嘉佑二年二子同榜應試及第,轟動京師。
主要成就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散文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