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隨徵北漢,南唐戰功卓著。
並透過點選禁軍和選募殿前軍的機會,扶植了楊信,崔翰,田重進,張瓊等一大批親信,從而在殿前司中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柴榮病重時,升為殿前都點檢,防禦使為禁軍最高統帥。
在軍中結拜了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等義社十兄弟。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
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
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
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
拜於庭下擁立他為帝。
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言不由衷的說道:
“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唯命是聽。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就當眾宣佈:
“回開封后,不得驚犯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公卿,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
服從命令者有賞,違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
趙匡胤於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石守信,王審琦等得悉兵變成功後便開啟城門接應。
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
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柴宗訓禪位。
正月四日,趙匡胤在開封崇元殿正式登皇帝位。
時年三十四歲,之後,下詔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當時柴榮還有一女兒,才幾個月大,趙匡胤將其留在身邊撫養。
她就是歷史文獻,小說,評書中【楊家將】,【楊門女將】中有名的柴郡主。
北宋名將楊業之子楊延昭,人稱楊六郎的妻子柴郡主。
有一點趙匡胤比其他篡位者要強上許多,下旨賜柴氏皇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只要不是謀逆大罪,一切待遇如同親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遂以宋為國號。
改元“建隆”,仍定都開封,宋朝又稱北宋。
趙匡胤針對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問題,兩次杯酒釋兵權。
為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透過兩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調整文武關係。
又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改革官制,加強了中央集權。
但自其開始的逐漸成型的重文輕武,對宋朝日後文強武弱局面的形成有所影響。
也為日後大宋的滅亡埋下禍根,富宋,弱宋成了宋朝特有的標籤。
趙匡胤與漢高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後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