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官。孔甲又命令司農用五穀來餵養龍,但龍看到五穀後仍然不吃。孔甲說:“司農的做法也不符合龍的心意。”於是斥責了司農。
大司徒雲盛等上書力諫孔甲,說:“君王之所以存在,是為了代表天命來治理百姓,而不是為了養活異物。即使養活異物也不能對人類造成傷害,更何況殺人來養它呢?作為國君,要仁愛百姓;作為臣子,要輔助國君的仁愛,秉承國君的旨意,普遍地施予百姓恩惠。百姓得到了養育,臣子才能盡到職責。臣子盡到了職責,國君才能有道,之後天地才會降下吉祥,大地才會孕育出符瑞。這是自然之道在治理國家的應驗現象。如今國君不關心百姓的福祉,只顧自己享樂酒色,用混亂的德行迷惑神鬼來奴役百姓,放縱無度。至於養龍,龍是天地間的靈物,生長在山川之間,是積聚陽剛之氣修煉而成的。龍有神奇的能力,既能變幽暗,也能變明亮,既能縮短,也能伸長,既能變化,也能化身。修煉後,它可以綿延千里,也能藏在指縫之間。巨大時可以移動山嶽,細微時可以進入孟盤。此外,龍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飛騰,人類難以測知它的位置和範圍。雷電、風雨、雲霧都被認為是龍靈力的表現,它們神秘莫測,而且能夠降雨滋潤天下,利益百姓,這就是龍的德行。另外,龍還可以在山谷中凝神,煉製川澤的靈氣。它們可以活數百年,甚至短暫的龍也能活上百年。龍可以將泥土凝聚成珠寶,將毛髮化為鱗片。有的龍是由山雉之精化成的,有的是由龍門之鯉化成的,還有的是由靈山之蛇化成的。它們雖然形態不同,但本質相同,都是陽氣的積聚所化。龍的棲身之地,冬天的雪不會覆蓋,夏天的炎熱也不會到達,它們居住的地方非常乾燥,但龍卻不食物,只是自我滋養。它們可以在黃泉之水中沐浴,卻不需要飲水。這些自我滋養的方式,讓龍的生命力得以延續至長。等到它們順應時勢而興起,或者因為受到激發而爆發,都能崩塌高山、震動大地,摧毀岩石、蕩平山谷,如同迅雷閃電、狂風暴雨,使江河沸騰、山澗翻滾。它們能摧毀丘陵、淹沒城郭,把都城裡的人和物像螞蟻、蛭蟲一樣輕易地摧毀。龍雖然不能登上天庭,但是它們可以在江海中自由遊動,感受到雨水的滋潤。它們能夠出現在深淵和潭水中,探索洞穴和山坎,遊戲時會玩弄明珠。龍對於一些普通的動物,如鍋蜥和黿鼉也不屑一顧,可以輕易地吞食魚蝦,好像它們並不存在一樣。龍不屑於在我的田地和原野中游動,也不需要依靠我們提供的食物來生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一句名言,說虎豹在草原上行動並不如犬和豬那樣受歡迎,人們普遍不喜歡它們。同樣地,聖賢在市井中行走也不如商人那樣受歡迎,人們會嘲笑他們。而國君失去了自己的地位,也不如普通百姓受人尊敬,人們會厭惡他們。龍本是居於深淵、行雲布雨、給予人類幫助的存在,而現在卻居住在平原、被限制在臺垣之間,或者淪落到汙濁的池塘中。這就像聖人失去了道德感而來到了市井中,或者君主失去了地位而被迫寄居在平民之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龍是祥瑞之物,也是否定需要養護呢?作為臣子,他們雖然愚笨,但是希望君王能夠修德行政,上感於天,那麼雲雷自然會到來,風雨也會自然而然地出現,龍就可以升上天空。如果君王恭默靜處,反思自己的錯誤,努力修行,那麼他就可以精凝如深淵,讓山川發出雲霧,滋潤水澤,龍也會深入深淵。這樣,君王就可以通貫天地,御神物,掌控自然。或許上天正在警告君王,所以派遣龍來提醒他。君王應該感到驚恐,並反思自己的道德,這樣才能迴歸天道。如果君王能夠與人民上下協調,圓滿地進行夏季祭祀,那麼他就可以重獲天神的恩典。這種情況下,龍失去了道德,也成為了君王的警示。即使我們竭盡全力去善待龍,養護它,但最終可能還是會導致人類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