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守望小區的池漣一呆,她向上翻聊天記錄,發現類似詞語自己說了不下五次。
池漣:【你提醒我了,從進入小區開始,我就好像一直處在被發現的危機感中,一直在想辦法掩蓋證據,尋求解脫。】
穆思辰:【沒錯,這個「柱」吸收的正是解脫感。】
透過池漣的經歷,穆思辰終於分析出「柱」需要的真正情感。
蝴蝶的口味沒有變,「柱」吸收的還是正向情感能量,只是它是透過勾起人內心的黑暗面來獲得這種情感能量。
尋常人在大型考試後、完成一項很難的工作後、做成一件人生大事後,會產生一種輕鬆愉快的感情,這種情感可以稱之為釋然,也可以稱之為解脫,這感情令人愉悅,無疑是積極的情感。
但這次「柱」的獲取方式相當扭曲。
它引誘人們犯罪,又不斷安排人發現他們的罪行,逼迫小區居民不得不用另外一個罪掩蓋前一個罪。
每掩蓋一個罪行,就會獲得解脫的快感,這種情感能量會成為「柱」的給養。
而無法掩蓋罪行,沒辦法提供情感能量的人,就會被指認成兇手,獻祭給「柱」,成為維持「柱」的靈魂能量。
這個「柱」以將犯錯的人集中在一起看守觀望的名義,一步步引誘他們犯罪,從而獲取能量。
這件事中,最有趣的是,生活在夢蝶鎮的「本地人」,也就是真正的靈魂,他們認為是被保護著的,夢蝶鎮是幸福的,「織夢者」只會處罰犯罪的人。
「織夢者」本尊也是這個態度,祂認為自己是偉大的,只有祂才能保護「善良」的夢蝶鎮居民。
祂一邊消耗著鎮民的靈魂,一邊聲稱祂比其他神級怪物高階,祂不會傷害「善良守序」的居民,祂會保護鎮民。
可實際上呢?插隊、隨地吐痰這些行為,的確會被人譴責,但絕對不是要被關押起來的罪行。
夢蝶鎮將只犯了一些小錯的人關進「柱」內,並用各種方式引誘他們犯罪,指認他們的罪行後,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吞噬他們的靈魂。
這個時候,「織夢者」還可以心安理得、冠冕堂皇地說,祂只是在懲罰一些罪人。
可這些罪人,真的是罪人嗎?
紀羨安在入住守望小區前,明明是個理智的人,如今卻陷入兩個命案中,險些誤殺池漣。
她已經深陷「必須隱瞞」的因果鏈中無法自拔,持續下去,一定會殺人。
一旦殺人,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被「柱」汙染,再也無法擺脫因果鏈的束縛。
吐痰、掩蓋罪行、殺人犯。
有誰能想到,僅僅是隨地吐痰,最終竟會被誘導成殺人犯呢?
而現在隨地吐痰和插隊算作犯罪,以後會不會連一時口角也算作犯罪?會不會只在路上撞一下人,都會被送到守望小區,一步步演變成殺人犯?
這就是蝴蝶所說的不傷害善良的本地人,這就是祂的心安理得,這就是祂的冠冕堂皇。
這就是祂為夢蝶鎮居民打造的幸福國度、理想家園。
真如大眼仔所描繪的一般,《夢裡有理想家園》。
不過是一個虛幻的夢罷了。
穆思辰乘坐的押送車停了下來,懺悔小區到了。
警察叫他下車,穆思辰暫時沒有時間和池漣聊天了。
他只能飛快地傳送一條資訊:【你們去6-2-702找女裝男小李時,說不定還會「巧合」地遇到事件。不管遇到什麼事,切記一點,不要殺人。】
不管是紀羨安還是池漣,一旦殺人,就會被困在「因果鏈」中難以自拔。
傷害生命的「因」,大概只有死亡的「果」才能終結。
到時就算穆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