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即便是獵鷹火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其降落回收下來的一級火箭箭體,在重新使用之前,都要經過一番維修,更換一些零部件。
這個時間通常也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而浩宇科技呢卻能夠在十天內重複使用發射,這是不是說明這種降落傘加發動機的複合式降落回收技術更加可靠,更加先進呢。
再有就是這次發射的載荷上,這兩次發射,一次是發射兩顆通訊衛星,而一次是發射一顆重型實驗衛星。
單顆通訊衛星其重量也達到了一噸多以上,而那顆重型衛星的重量,並沒有對外公佈,不過有訊息成,這顆衛星的重量達到了六噸。這也就意味著,這枚建木二號火箭的推力有很大幅度的增加。
甚至這次使用的應該不是最初版本的建木二號可回收式火箭,應該是改進型號建木二號!可回收式運載火箭。
不過,這則訊息並沒有被浩宇航天以及浩宇科技證實。但不少人在對比發射影片和回收影片中的火箭箭體,還是找的了不少差別,所以堅定了這個說法。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還不足以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
這兩次發射中,浩宇航天還進行了火箭整流罩的回收試驗。
要知道,目前也就只有獵鷹火箭在進行整流罩回收研究實驗,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但是獵鷹火箭的那種整流罩回收技術,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經常會出現只回收一半整流罩,另一半整流罩跌落海中無法回收的情況。
而這一次,浩宇科技的兩次火箭發射任務,均進行了整流罩的回收試驗。
第一次回收試驗,兩半整流罩在落下來後,只成功回收了一半,另一半呢則是掉落在茫茫的沙漠之中,嚴重損毀。
而第二次回收試驗呢,兩半整流罩則全部回收成功了。如此高的成功率,更是讓整個業界沸騰。
與獵鷹火箭的火箭整流罩回收方式一樣,建木二號的兩半整流罩在脫落分離後,也會向預定區域進行滑落,並且也會丟擲一頂滑翔傘來進行減速和控制滑落方向。
但是不同的是,獵鷹火箭在最後降落著陸的時候,是由下面的無人艇撐著一張大網來進行接住降落下來的整流罩。
這就好比是是精確對接一樣,必須控制整流罩的降落著陸點和速度,同時也得控制無人艇的速度,使得整流罩和無人艇能夠成功對接。
而建木二號火箭整流罩呢,則沒有準備這樣的無人艇,也沒有什麼移動接納平臺。
吳浩他們呢則是採用了另外一種更加簡練,更加方便的回收方式。
直接在整流罩在空中滑落的過程中,採用直升飛機來進行回收。
簡單來說那就是直升飛機要首先盤旋在火箭整流罩即將預定滑落的區域邊緣進行盤旋守候。
在發現整流罩後,直升飛機迅速飛過去,然後透過直升飛機下面吊裝的掛鉤繩索,掛住整流罩上面的滑翔傘,從而掛起整個整流罩。
然後再有直升飛機調運整流罩到預定地點放下,從而回收成功。
不同於火箭箭體,整流罩雖然體積比較大,但是足夠的輕。也是因為它足夠的輕,這才為採用直升飛機空中捕獲吊裝回收技術奠定了基礎。
整流罩位於火箭頂端,是為了保護火箭載荷免受氣動力,氣動加熱及聲振等有害環境的影響。
在到達足夠的高度後,一般是在助推器和一級火箭箭體脫落後,飛行一段時間,然後整流罩才會自動脫落。
這也就要求整流罩出來結實以外,必須足夠的輕巧,因為火箭上的每一克重量,都會影響火箭最後的運載能力。
所以別看只是一層保護殼,但其實製造難度和要求很高,這也使得它的價格比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