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結來說,過去我們是用無人化武器裝備去替代有人化武器裝備,而這一次,我們是直接用類人型模擬機器人來替代人!”
聽到吳浩的這一番介紹,眾人在點頭的同時,議論聲音更大了。吳浩的這個想法或者說目標可謂是石破天驚,這等於是直接替換掉了軍事戰爭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根本的一環,也就是人了。
這也意味著,如果這臺戰鬥型類人化仿生機器人真的投入裝備應用,那麼未來戰爭就可能真的是沒有人員參與的無人化戰爭了。
無人化戰爭,這可能是所有人軍工領域從業者的終極目標。
這個終極目標,或者說無人化戰爭的概念,並不是吳浩他們提出來的,早在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設想。
不過受限於當時科技以及人們認知的侷限性,所以這個概念最初其實很模糊,這些在當時的一些漫畫海報,包括影視作品中都會有體現。
比如最早出現在影視劇中的機器人,造型非常的簡單簡陋,看上去就像是個鐵人,不,或者說是一個穿著中世紀板甲的機器人。
事實上,當時哪有什麼CG特效後期技術,這個機器人也真的是真人穿上這樣一套外套道具服裝扮演的。
至於無人化戰爭的這個概念, 也是伴隨著機器人的出現而出現的。
這個想法或者說概念也是上世紀前葉那個大時代背景所造成的。從二十世紀初一直到二十世紀中葉, 人類可以說一直處於大大小小的戰爭之中。這個階段的主題就是戰爭,可以說這是人類數千年來最為血腥, 也是最為殘酷的半個世紀。
也因此,戰爭,流血,犧牲一直是這一時期人類社會的永恆話題。
因為太過血腥, 死亡了太多的人。所以就有科幻小說作者, 畫家,藝術家們開始想象,能不能造出一臺機器,讓它來替代人類去作戰。
這個想法不斷的加工完善, 最終誕生了機器人, 也就順勢誕生了無人化戰爭這個概念。
後來,隨著人類社會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這個機器人的這個概念也在不斷的清晰明確。科學家們和科幻愛好者, 藝術家們開始從最初的單純幻想,開始來附以實踐,思考運用什麼樣的技術來將大家想象中的機器人造出來。
所以這一時期,機器人開始走寫實風格,所出現的一系列機器人也與當時的技術水平相呼應。比較進步的是這一時期所出現的機器人,都是在這一時期技術水平上誕生的,有著強烈的時代印記。
不過也是受限於技術和認知,這一時期的所出現的機器人形象都是那種傻大粗的機械形象, 所以不應該叫機器人, 而是叫機械人。
而進入到二十一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 以及影視業技術的進步, 所以越來越多科幻題材影視劇出現在了大家視野之中。
這些影視劇中的機器人形象越發的科幻起來額,而且這些機器人形象更加的考究, 甚至在結構外形設計上面還會邀請一些專業人士進行操刀設計, 所以設計出來的機器人也是越發的真實形象起來。
而且隨著無人化智慧化技術的不斷發展, 各類機器人也相繼而生, 有運用在工業生產中的工業機器人,自然也有高度仿生的類人化模擬機器人了。
而在類人化模擬機器人方面, 倭國一直走在前面,他們所製造出來的這類機器人非常的逼真, 至少是在外形方面,可能這也與這個國家的文化,以及國民的某種癖好有直接關係吧,所以導致他們在模擬這條樓上一路走到底。
不過即便是如此的偏執,其所造出來的這類類人化模擬機器人也只是做到外形像,能夠實現真人與機器人在一起無法分辨誰是真的,誰假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