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女人們去地裡除草,男人們則是擔水施肥。
這地多丘陵,不夠平坦,水車用不上,全靠人力。
澆過肥料後,那苗子就見風長,一天一截,看著就喜人。
地裡空閒了,林若雲便準備進城,給大姐林若錦回信,再寄點東西過去。
她準備了幹豇豆、幹蘑菇、幹木耳。幸好夏天她勤快攢下了一點家當,不然還不知道寄啥呢。
她把這些東西分成了大小兩份,大的給孃家,小的那包給大姐。
不是她區別對待,而是她不這樣做,大姐會什麼都不要,一股腦全給孃家人。這是林若雲不願意的。
大姐的優點是非常關心友愛弟妹,缺點也是這個。
青年就喪父,大姐和母親一起撐起了這個家,她把自己代入了父親的角色。
她關心弟妹的一切,擔心弟妹缺了吃穿,寧可自己穿破的舊的也要先滿足弟妹們,同時又擔心弟妹走偏路,便想時時掌控弟妹們的一切動靜,一旦和她的預期有了偏差,便會在全家展開教育大會。
少年人都是愛面子的,這種不留面子的指責,總是容易讓人反感,其中二姐的爭執是最激烈的。
除此之外,大姐還希望她下面的弟弟妹妹們也能和自己一樣無私友愛。
二姐林若繡比林若雲大四歲,高中畢業後也面臨著下鄉的困境。
但二姐不像大姐那般無私,她從小就長得好嘴也甜,喜歡什麼東西就一定要得到。
二姐不願意下鄉,就跟母親說,她想母親主動把工作讓給她,這樣一來她有了工作不用下鄉,母親也能在家好好休息。
母親起初是不肯的,但二姐說她願意上交一半工資養家,支援妹妹和弟弟繼續讀書,又說自己若是去了農村不好找物件一輩子就毀了。母親還是猶豫,畢竟她幹了十幾年,有工齡補貼一個月三十多塊,二姐剛去只是初級工,一個月二十塊,收入差距大著呢。
最後二姐下了一劑猛藥,說她在會在工廠裡努力找個好物件,等結婚後就把工作讓給弟弟。
母親終於打消了疑慮,把工作讓給了二姐。
一開始二姐是每個月都交錢的,但漸漸的越交越少,最後更是完全不交。大姐質問她原因,她說自己要好好打扮才能找到好物件,處上了物件,處著處著又分了。
總之二姐只交了五個月的錢。
對此,大姐很是懊惱,覺得自己沒把二妹教好,讓她變得如此自私,於是加大了對林若雲關於“愛的奉獻”教育。
林若雲不認同二姐的做法,但也不完全贊同大姐的想法。
不過,哪怕是不認同,可對於大姐的感激之心是存在的,正是因為有了大姐的無私和擔當,她們幾個弟妹才能吃飽飯、上完學。
儘管那是對原身的待遇,可她著實受益了。在這裡呆得越久,她就越明白讀書的重要性。
想著想著,林若雲把房簷上掛著那條鹹魚也取下來了,一刀剁成兩半,大姐和孃家人各一半。
得知林若雲要進城,吳氏便託她給自己女兒也帶些東西過去。
吳氏準備的東西也差不多,幹豇豆、菌子、木耳,還有兩個老南瓜、老冬瓜,兩根甘蔗。
甘蔗這東西在魯地很少見到,林若雲也想寄點回去讓他們嚐嚐鮮,不過路途遙遠,估計到的時候都成幹渣了,吃不出什麼味,便不打算寄。
東西有點多,陳老爹送她到鎮上等車。
到了城裡,林若雲先去郵局寄包裹,再去煤廠。
煤廠的門衛見她是個生面孔,不讓她進,於是報了大姐的名字,對方讓她等著。門衛打了電話去核對,一小會兒後,陳抗美就趕到大門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