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之所。
通州是西山道各州之中經濟最為薄弱之處,但是通州城卻頗為堅固,只因通州時常出現旱災,再加上朝廷賦稅沉重,導致不少百姓流落他鄉。
只是誰都知道,通州不但戰略位置重要,而且礦產豐富,多有鐵礦,每年從通州開採出來的鐵礦其實是一個很為龐大的收入,只是朝廷在通州設立了專門管理礦石的衙門,通州礦石的開採經營,都屬於朝廷直接管轄,礦產無法成為地方上的財政收入。
常言道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通州雖然有礦石,但是卻不能依靠礦石作為財政收入,雖然朝廷每年也會從礦石收入之中拿出一部分安撫地方官員,甚至朝廷設在地方的礦署也會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從中牟利,但是相較於每年礦石的龐大收入流入朝廷,通州財政卻並不會有絲毫的增漲。
皇帝北巡,太子監國之後,喬明堂立刻向朝廷上了一道摺子,懇求朝廷放鬆對礦石的監管,西山道財政吃力,必須要依靠礦石增加財政收入,如此才能維繫西山道的穩定,喬明堂本身就屬於太子黨中人,對太子來說,西山道實力的增漲,也就等若是自己的實力在增強,這道摺子自然得到批准,只是朝廷也說的很清楚,通州的礦權,朝廷隨時有權收回。
喬明堂趁此機會,舉薦了徐慶,徐慶本就是西山道的工部司主事,對於礦石事務,也是頗為熟悉,上任之後,立刻按照喬明堂的吩咐,撇開了設立在通州的礦署,直接將通州礦權收歸地方所有,而且立刻加大采礦的力度。
通州礦權收回之後,向外輸出礦石,大大增強了西山的財政收入,而且通州的鐵礦質地精良,喬明堂利用優質鐵礦,打造兵器裝備,進一步加強了西山道的戰鬥力。
西山軍的主力,佈防在梁州一線,固然是找尋機會澆滅金陵叛亂,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卻也是為了保護通州。
金陵道三賊自立,稱王稱霸,仁王徐昶佔據了包括金陵倉在內的金陵道中北部地區,實力最為強盛,坐擁金陵倉,徐昶少不得招兵買馬,擴充軍隊,這對北面的西山道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喬明堂自然是擔心一旦徐昶發兵北進,突破梁州,進入通州地面,那麼西山道極為仰仗的礦石就會受到致命的威脅。
對西山道來說,收回的通州礦權,無疑是一隻錢袋子,徐昶手中握有充足的糧草,如果被他拿下通州,奪得了通州礦權,後果必將不堪設想。
所以上萬西山軍主力都集結在梁州,以抵禦徐昶對西山道的威脅。
通州北有云山府,南有梁州,西邊有固如磐石的西谷關,環繞其中,自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駐守此處。
對喬明堂來說,向西谷關達奚彰所部供應糧草,固然是朝廷旨意,其實對西山道本身,也是利大於弊,雖說達奚彰五千兵馬的糧草成為西山道的一大負擔,可是達奚彰守住關隘,也就等若幫助西山道擋住了西北軍,保證了西山道的西邊無憂。
一旦關隘出現問題,首當其衝受到西北軍直接威脅的便是西山道,而且是目下西山道極為看重的通州,喬明堂自然知道這其中的厲害,花費一些錢糧,在西邊豎起一道天塹屏障,暴政通州的安全,無論怎樣算,當然都是十分划算的事情。
徐慶既然是喬明堂所舉薦,自然對喬明堂的心思揣摩的極為清楚,坐鎮通州,首要的任務,自然就是極盡所能,大力開採礦石,將通州礦石轉變成西山道急需的錢糧和武器裝備。
自然很少有人知道,通州開採出來的礦石,不但向其他各處輸送,便是連金陵道,也有秘密的買賣,雙方雖然前線兵鋒相對,但是卻又在私下進行交易,各取所需。
徐昶佔據金陵道,而金陵道一直以來都是帝國最為富庶的地方之一,徐昶佔據金陵道中北部之後,強令地方士紳捐獻錢糧,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