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一坐便是一天。我有時與馮大人閒聊,他總說世人或許無馬公之能,卻要有馬公之心。昔年馬公隨先主征討東吳,敗於夷陵。馬公隨傅彤將軍斷後,身陷重圍,卻是臨危不懼,殺出重圍之後,到了長江岸邊。他守在岸上,要同僚和軍士先行登船,自己卻被東吳軍兵亂箭射死。遺體墜入大江之中,再也沒有找回。被他捨命相救的軍校逃回之後,感念他的大恩,便在這裡建了祠堂,祭祀他的英靈。馮大人說世人若是有了馬公之心,這世道便要好上許多。初時我聽了之後,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馮大人逝去,我才知道他這番話的道理所在。”
老者說到這裡,略停了停,接著說道:“這座馬公祠雖然千百年來少有人來拜祭,但是畢竟還有像馮大人這樣的智者,沒有忘記天地之間的正氣。哪怕只有一人為馬公的英靈感動,在危急關頭能夠捨生取義,便是馬公祠存在於世間的意義所在。是以這些年來,每當想起馬公和馮大人,我便感嘆不已。你師父有經天緯地之才,卻只是隱居山野,每年都要四處奔波,祭祀當年忠於漢室的名臣大將。這些人早已作古,他這番奔波看似全無用處。可是仔細想想,千百年來,世人皆知關公忠勇,蓋世無雙,張公驍勇無敵,黃公老當益壯,更不要說諸葛武侯忠心侍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多少仁人志士,是因為敬仰諸葛武侯、關公等人的忠義,這才不懼艱辛,扶危濟困,戰死沙場?若無你師父和他的先祖每年奔走,只怕這些英雄的故事,再也無人記起。”
厲秋風越聽越是心驚,暗想黃伯伯洞察世情,已然看出我有了厭世之心。他這番話並不是隨意而發,多半是為了壯我之志,勸我不必灰心喪氣。
老者見厲秋風沉默不語,微微一笑,道:“我五年沒有見到你,只覺得你性情變了不少。昔年你到這裡之時,當真是意氣風發,慷慨激昂。可是今日重來此地,卻是神情黯淡,沮喪失意之情,一望便知。這五年之間,或許你在京城遇到不少事情,可是絕對不能因此而意志消沉。我和你師父年紀漸老,將來許多事情,還要靠你去辦。”
厲秋風尷尬一笑,道:“黃伯伯,您老人家教訓得是。實不相瞞,這五年之中,小侄混跡於錦衣衛南鎮撫司,在京城所見所聞,實在是令人喪氣。朝廷官員大半都是些尸位素餐之徒,每日裡盡幹些齷齪事情。當今天下看似太平,其實危機四伏。韃子在北方蠢蠢欲動,倭寇在東南越鬧越兇。可是這些官兒只想著自己快活,沒有幾人顧念百姓的死活。如此折騰下去,只怕來日大難,就在眼前。”
便在此時,忽聽得屋子外面傳來幾聲輕輕的叩門聲。厲秋風立時停下了話頭,面露喜色,對老者說道:“難道是師父他老人家到了?”
老者也是一臉欣喜,道:“若是他到了,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說完之後,便即匆匆向屋外走去。厲秋風緊隨在他身後,緊走幾步,便到了祠堂門前。他搶在老者身前,一邊伸手去拉開大門,一邊對老者說道:“讓小侄來開門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