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繁文縟節。”張風起尷尬的向呂青說道。
而呂青表情更是不可置信的模樣看著張風起。這是繁文縟節?聽旨下跪什麼時候成繁文縟節了?古來如此啊。呂青並不理解,但我說的話確實沒毛病。皇上又不可能出現在燕赤的荒山之中,誰在意聽他旨意的人跪還是不跪。這些都是呂青心裡想的,經過這一系列心裡變化呂青索性心想二人都這個態度,那我也就不管了。
直接念起聖旨:順天應時,奉於明命,安帝有曰,嶺南邊戶使張風起,王遠道,二人為大安出征西境,功高勞苦。自太祖皇帝后二百餘年來,大安朝從未有過主動出兵之舉。朝野上下議論不斷,而不明是非者居多。茲事體大,朕深明此戰意義之重,故而力排眾議。雖朕有心助二位將軍討盡西逆,但因燕北之事難於抽調各部兵馬相助。而嶺南貧瘠,朕聽聞後時而憂心,故從戶部調集糧草十萬石送往於嶺南以資軍備。朕在此希望此戰二位將軍此戰取勝,為大安南境打出一片太平。大安以武立國,嶺南軍又是大安南境的第一道防線。願太祖勇武保佑二位平安歸來,朕定會親自為你二人慶功封賞。
呂青語氣正色的唸完了聖旨,張風起立刻面露感激之情雙手捧起接過聖旨。而我則思考起了聖旨上的話,意思就是安帝也明白我們此戰是為了嶺南的和平,是為了大安南境的和平才私自出兵的。
而他是支援我們這麼做的,但因為燕北和北襄的戰事,沒法抽調兵員來資助我們,可還是送了我們十萬石的糧草。至於嶺南貧瘠這種話一個皇帝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呢?這裡本就是邊境,流放發配之地,怎麼可能富裕?
漂亮話講的不錯,至於什麼慶功封賞我倒是不在意。我只是好奇安帝的態度,怎麼跟我聽聞的不太一樣。是我先入為主產生了不好的印象,還是..
算了至於這些事兒我現在也懶得思索,總之對這個結果我和張風起是十分歡喜的。皇帝支援就好,那麼不管此戰結果如何,我們回去都不會因此被降罪。想來張風起是不怕的,這大安朝還能在這安帝手裡有什麼樣的掌控也是難說。權宜之計也好,真心實意也罷,總之他話說了,我們也就放心了。
只是我不懂,為什麼要加上我,這旨意像是對我和張風起兩個人說的。但也只是提了我的名字一嘴,安帝為什麼會知道我?
喜歡大安定遠王請大家收藏:()大安定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