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禮嘆息一聲,和古忠對視一眼後立即追了上去。
皇帝和世家的恩恩怨怨就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這世上的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複雜得很,皇族李氏本就是世家。前朝末帝好大喜功,一心想要削弱世家的影響力,於是各地叛亂迭起。
李氏不過是其中一支而已,當時先帝和先太子在太原聯絡各地世族,而當今則奔波在外招兵買馬,父子幾人共同努力才打下這大片江山。
但打下江山之後才發現挑戰才剛剛開始,當今和先帝的理政理念不一樣,先帝認為前朝的滅亡就是他們的教訓,所以該回歸以前,皇室與世族共治,這樣王朝才能長久;
當今也認為前朝的滅亡是他們的教訓,所以該漸漸削弱世家的影響力,不能讓世家左右王朝更迭。
放眼古往今來,亡於世家手中的國有多少?
而且,國家朝政在世家手中,不僅皇室受罪,百姓也受苦,土地大範圍的被世家圈佔,百姓無所依著,最後還是會被逼得謀反。
而百姓一旦有了反意,只要當政者不如他們這些世家的意,他們便會利用百姓舉反旗。
前朝怎麼滅的,滅了前朝的當今會不知道嗎?
與其依舊把刀遞給世家,與世家共舉那把治世的刀,不如他一點兒一點兒的把刀拿過來,只一人握住。
所以天下初定後,當今便建議以軍功論勳爵,當初跟隨當今衝鋒陷陣的大將皆得了封賞。
朝中一半的勳爵曾是當今的手下,不僅太子,就是先帝也惴惴不安起來,加上世家心中不服,再一推波助瀾,皇帝和三位嫡出的皇子瞬間爭鬥起來。
當今看得透徹,在傷心過後便退了一步,主動卸下兵權,並疏遠了那些得爵的武將,想要以此平息皇室爭鬥。
但一步退,步步退,一直到先太子病重,眼見著先太子若是薨逝,他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於是爭鬥更加的混亂。
當今還真起了心思。
他大哥活著,他甘願退一步做臣,但他大哥要是死了,那不論是論長,論嫡,還是論功勞,都該他當皇帝了。
從戰場上浴血奮戰出來的,心再軟也軟不到哪裡去,加上當時他身邊好多武將都被先太子和三皇子打壓得動彈不得,於是一惱火,都願追隨他再反一次。
當今猶豫著,猶豫著,然後就在戰場上逼到了絕路,那一場仗,他們被斷了後路,死傷慘重。
當時殷禮就跟在皇帝身邊,和活下來的眾將一起跪求他反了,
然後他們就千里奔襲,繞過先帝車架奔襲回京殺了三皇子,等先帝聽聞訊息趕回來時,他們已經穩定了京師。
先帝被逼無奈,只能立他為太子,而後因為打擊過大,病重,熬了幾個月後駕崩了。
而也正因為當今這一雷霆手段,世家全部被鎮住,加上亂戰多年,百姓都再也經不住再來一次戰爭,當今登基後主動向世家服軟,兩邊都各退了一步,這才維持住了表面平和。
但這麼多年來,皇帝從沒想過放任世家,這些年,科舉雖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考,卻隔上兩三年就必要辦一次,每一次都有寒門子弟入選翰林院。
作為皇帝的心腹,殷禮知道,皇帝這是在慢慢的削弱世家的影響。
可世家同樣沒有放棄,太子身邊,恭王,甚至其他幾位皇子身邊從不少他們的人。
皇帝和世家,說不出是誰負了誰,便是通透如殷禮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只是為了預防皇帝以後後悔,所以暗暗提醒了一句,“陛下小心打鼠壞了玉瓶。”
被世家放出來參與奪嫡的,一般都不會是嫡支,便是嫡支,也不會是長房。
看楊和書就知道了,他不僅是京城最有名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