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揚說到這裡,不只慕容丹硯義憤填膺,厲秋風對李隆基也是頗為鄙夷,暗想我看過通鑑等幾部史書,雖然對李隆基縱容楊國忠,寵信安祿山指摘甚多,但是對他勵精圖治,中興大唐還是多有讚許。至於他奪了楊氏為妻,雖然有悖人倫,但是終究不是軍國大事,是以史書只是一筆帶過。若是李宗揚這番話所說不假,李隆基此人活脫脫是一個卑鄙小人,絕對稱不上是一個好皇帝。
只聽李宗揚接著說道:“李隆基受了楊氏的煽動,對李瑁起了厭惡之心,再也不想冊封他為太子。只是他與楊氏雖然勾搭成奸,打得火熱,不過楊氏畢竟是壽王妃,於天理人倫之上,李隆基還是有許多顧忌。為了能和楊氏光明正大地做夫妻,他又將高力士找來,要他想一個法子,能夠將楊氏接入宮中,朝夕相伴,不必再多有顧忌。
“高力士早就料到會有這麼一天,聽李隆基問起,他立時給李隆基出了一個瞞天過海的主意。李隆基聽了高力士的計謀之後,心中大喜,吩咐高力士依計行事,務必要將楊氏儘早接入皇宮,與自己做夫妻。高力士為李隆基辦事,向來都是風風火火,不肯有片刻拖延。次日一早,他便親自去見李瑁,只說太后病重,御醫束手無措。所幸終南山的大隱士鹿皓設壇為太后祈福,得到神仙指示,言稱太后命中合當由此劫難,須得由皇家之女出家做道士,為太后度劫,方能保得太后平安。鹿皓推算了諸位公主和諸王妃的生辰八字,只有壽王妃楊氏最為合適,是以皇帝降旨,要壽王妃楊氏入太真宮為道士,賜法號太真。
“李瑁聞言大驚,如遭雷擊,一時之間無話可說。高力士見他如此模樣,早就有了應對之策。他屏退了在屋中侍候的僕人和衛士,這才對李瑁說道,眼下立儲已到了要緊關頭!誰能討得皇上的歡心,誰就是大唐的皇太子。王妃若是做了道士,使得太后平安度過此劫,皇上必定以為殿下忠心耿耿,可以託付大事,自然會冊封殿下為太子。捨棄一個女子,而得到大唐的皇位,這等美事,殿下還猶豫什麼?!
“李瑁原本就是一個懦弱之人,自從武惠妃病死之後,他時時擔心自己會落得一個與李瑛、李瑤和李琚同樣的下場,是以每日小心翼翼,生怕被李隆基賜死。李瑁並非熱衷太子的寶座,只是他知道若是想擺脫危難,能被李隆基立為太子自然是一件大好事。聽高力士說完之後,他思來想去,雖然對楊氏頗為不捨,但是為了身家性命,最後還是咬緊牙關點了點頭,答應送楊氏入道觀做女道士。
“高力士見李瑁答應了下來,心中大喜。他對李瑁說道,皇上最看重誠孝二字,他為太后祈福,不惜刺血書寫祈福天書。殿下將王妃送入太真宮做道士,救得太后的性命,皇上心中感動,必定會冊封殿下為太子。日後太子殿下登基坐殿,可不要忘記老奴啊!
“其實高力士心思縝密,不只對李隆基的性子知道得清清楚楚,而且也看穿了楊氏的為人。李隆基和楊氏悖逆天理人倫,做下如此卑鄙無恥之事,最忌憚的就是李瑁。只要李瑁活在世上,李隆基和楊氏見到他就會心生歉意。這兩人都是心狠手辣之輩,為了求得心安,必定不會讓李瑁活在世上。他之所以恭維李瑁將會成為太子,只不過是為了安撫他罷了。
“高力士離開壽王府之後,急忙趕回皇宮向李隆基覆命。李隆基聞言大喜,恨不得立時便將楊氏接入宮中。高力士見李隆基如此焦急,自然要為他辦妥此事,是以又巴巴趕往壽王府,謊稱鹿皓已經到了長安,眼下就等在皇宮之中,要做一場大法事為太后祈福。楊氏須得即刻進宮,助鹿皓將這場法事做圓滿。其時楊氏已經知道李隆基和高力士定下的計謀,巴不得早一刻進宮與李隆基親熱。李瑁雖然心中不捨,卻也沒有什麼法子,只得眼睜睜看著楊氏和高力士離開了壽王府。
“楊氏進宮之後,當晚便上了李隆基的龍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