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來。”越王問道:“我們的攻戰準備還不夠嗎?”范蠡說:“善於戰爭的人,必須有精銳計程車兵,這些士兵必須具備多種技能,包括大劍、戟和小型的弓箭等武器。如果沒有明師的指導和教練,他們就無法達到盡善盡美的水平。我聽說南林有一位處女,擅長使用劍戟;還有一個楚國人叫陳音,精通弓箭。陛下可以派人前往聘請他們。”越王派遣兩位使者,帶著重金前往聘請這位處女和陳音。
有關這位處女,我們只知道她沒有名字和姓氏,她在深林中出生並長大,沒有師傅,但擅長使用劍戟。越國的使者前往南林,向她轉達了越王的命令,這位處女便隨使者北上。在前往越國的路上,這位處女在山陰道中遇到了一位白鬚老翁,老翁站在車前問道:“前面來的難道不是南林的處女嗎?你有什麼劍術,敢接受越王的聘請嗎?我想試試你的實力!”處女回答說:“我不敢隱瞞,但願老先生您能指點我!”老翁隨即抽起林中的竹子,像採摘腐草一樣想用它來刺處女。但竹子卻折斷了,斷口的一段掉在了地上。處女迅速把竹末接過來,用它來刺老翁。老翁突然飛上樹,變成了一隻白猿,發出長長的嘯聲後飛走了。使者們非常驚異。處女見到了越王,越王讓她坐下來,詢問她關於擊劍的技巧。處女回答說:“內心精神集中,外表看起來很平靜,看起來像一個好女人,但奪取時卻像一隻猛虎。我根據目標的形態和氣息來判斷對方的行動,與精神相應,快速如飛躍的兔子一樣,追隨對方的形態,靈活地在縱橫交錯的位置追擊,目光迅速,不會錯過任何瞬間。掌握我的技巧,一個人可以抵抗百人,一百人可以抵抗萬人。如果大王不相信,請讓我來試試。”越王挑選了一百名勇士,讓他們用戟攻擊處女。然而,處女接住了他們的戟並反扔了回去。越王對此非常佩服,於是讓她教習士兵,接受訓練計程車兵有三千人。一年後,處女告別返回南林,越王再次派人去請她,但她已經不在那裡了。有人認為:“這是天意要振興越國,滅亡吳國,所以派神女下凡傳授劍術,以幫助越國。”
再說楚國人陳音,他曾經殺了一個人並逃到越國躲避仇人。范蠡發現他射箭時必定命中目標,便向越王推薦了他,並讓他成為越國的射箭教練。越王問陳音:“請先生談談弓弩是從什麼開始的?”陳音回答說:“據我所知,弩是由弓弦發展而來的,弓弦則是由彈弓發展而來的,而彈弓則是由古代的孝子發明的。在古代,人民很樸素,只能吃鳥獸的肉,喝霧露,死後被用白茅裹起來,然後在野外扔掉。但有一些孝子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父母被野獸吃掉,所以便發明了彈弓來保護他們。那時人們為此創作了一首歌謠:‘斷木續竹,飛土逐肉。’到了神農時代,人們開始使用弓箭來顯示武力。他們用弦木做弓弦,用剡木做箭桿,在四方立威。當時還有一個名叫弧父的人,他出生在楚國的荊山上,沒有見過父母,從小就自己生活,學會了使用弓箭,射擊技術非常高超,從未失手。他把這項技藝傳授給了后羿,后羿又傳給了逢蒙,逢蒙再傳給了琴氏。琴氏認為,在諸侯互相攻伐的時代,弓箭已經無法制止戰爭,於是他改進了弓箭,把弓橫著放在手臂上,設定了機關和樞紐,並用力拉動,這種武器的名字叫做弩。琴氏把這項技藝傳給了楚國的三位侯爵,楚國因此世代使用桃木弓和棘木箭,防禦鄰國。我的祖先從楚國那裡學到了這項技藝,到現在已經五代人了。弩箭所指向的地方,鳥飛不過,獸跑不掉。希望大王您親自試一試!\"越王也派出了三千名士卒,讓他們在北郊之外接受陳音的訓練。陳音教授他們使用連弩的技巧,三支箭能連續射出,讓人無法防備。他們花了三個月時間掌握了這項技巧。陳音在教授期間因病去世,越王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並將他安葬的山命名為陳音山。這是後來的事情。髯仙曾經寫過這樣的詩:“擊劍彎弓總為吳,臥薪嚐膽淚幾枯。蘇臺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