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禹治水的背後,你知道有多少未解之謎嗎?(4 / 4)

位。在國家盛衰之間,很難找到能夠繼承的人。在那波瀾壯闊的時代,上帝使用皇皇之權。由於父親職位的空缺,給百姓帶來了禍殃。上帝要治理天下,首先要經歷苦難。就像人想獲得幸福,必須先經歷憂患。憂愁苦悶的心情,需要用心事來振作。患難來臨時,聖人怎能安心呢?只有上帝瞭解君王,只有君王與上帝協同。不愛惜自己的身軀,用來平定天下。雖然不是為了自己,但卻能避免瑕疵。幻想妖怪奇異,都不會靠近他。足跡遍及九州,德行傳播四海。聲名滿溢華夏與夷狄,道義貫徹無邊無際。於是謙虛地修身,努力接受教誨。工匠、瞎子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敞開心扉地表達意見。關注民眾的疾苦,超過自己的憂慮。認為民眾的苦難,都是自己失職的過錯。這就是大聖,這就是至明。唉,過去的事!天地平衡協調,國家得以安寧。”

禹王在位二十七年。那時天空連續下了三天黃金雨,禹王巡遊東方,在會稽去世,被安葬在會稽山中,這就是埋葬禹王的禹穴,與四川孕育禹王的禹穴相隔萬里。後人並不知道禹王的葬地和出生地相距萬里,認為是記載錯誤,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禹王去世後,伯益退位到箕山隱居,政權傳給了他的兒子啟。啟王小時候,他的父親禹王外出治理水患,母親塗山氏則善於教導他道德。禹王平定了水患之後,就輔佐帝舜,開始論道治理國家。啟王也學習到了堯舜治國的精髓,包括執中守一的治國思想。因此,啟王也以敬畏之心虔誠地遵循了堯舜的治國理念,傳承前人的美德。他的治國之道使人民心甘情願地服從他的統治。伯益雖然曾經協助禹王治理水患,但他只專注於火的管理,並且精通於神物的知識。後來他成為了禹王的副手,但只擔任了七年的時間。啟王自己有過卓越的表現,並且繼承了聖人的治國智慧,年紀漸長,備受尊重,天下人都對他敬仰不已。伯益又率領天下的臣民一起推戴啟,啟不得已,只好接受天命,繼承父親的夏王位,從此開始了家天下的統治。然而自從炎帝時期開始,兒子繼承父親的地位已經成為慣例,並不是從夏朝才開始的。但是在此時,所謂的天下百姓各自以自己的心意為主導的思想觀念,自從滋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了!自從帝制開始以來,兒子繼承父親的地位這種現象就已經存在了。

啟王一旦登上王位,就封伯益到箕山隱居。他自己則坐在鈞臺上享受諸侯的待遇,同時還舉行韶樂和夏樂的演奏,邀請舜的後代商均為賓客。堯的兒子丹朱,在舜繼位時已經開始負責守護唐堯的祭祀。由於堯的兒子丹朱已經去世,所以啟王獨自賓待商均。後人看到堯的兒子丹朱和商均沒有統治天下,而夏王朝的子孫相繼繼承了天下,不由得感到悲涼和感嘆。鍾伯敬有一首詩嘆息道:“禪受心源易見無,唐虞與夏不相如。早知醜桀傾民社,何以初生不肖兒?”

喜歡通史演義請大家收藏:()通史演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