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啟王的德治之路:從失敗到勝利的大逆轉!(3 / 4)

小說:通史演義關永超 作者:小衛的

歌》,並以此創作了九《招》,與舜的《韶》樂相通。啟王於是返回岷山,越過荊山,在遼闊的大樂之野祭祀大華神。騎著九代馬,乘著三層兩龍雲蓋,左手拿著羽幢,右手拿著玉環,佩戴玉璜,位於太運山北。

這時候,禱機之子武觀,趁著國王南巡狩獵的機會,在西部地區發起了叛亂。啟王發現了武觀的叛亂行為,命令共工桓去抓住他。武觀和共工桓打了半天,共工桓賣弄了一下槍法,然後就假裝敗退了。武觀追趕了上來,但被共工桓回身擒獲了。武觀被抓到後,被帶到啟王面前,啟王命令將他放逐到西河。武觀心懷不滿,並煽動西河的百姓一起叛變。啟王命令卿士彭伯壽率領軍隊去討伐,武觀則率領西河的百姓與彭伯壽在西河以北交戰。彭伯壽力大無比,武觀非常驚駭,於是撥轉馬頭逃跑。彭伯壽追上去將他擒住,最終使得武觀投降歸順。

啟回到了陽翟,召集了北方的諸侯。隨後,他封禪了恆山,玄王建立了牝門,宣佈取得了成功。這個時候,天地沒有出現偏差,氣候沒有發生變化。雨水適時,無論水旱,五穀都茂盛生長,人們的生活逐漸繁榮。政務沒有苛刻之處,訴訟案件也容易處理。因此,君王在上位安心,臣子在朝中和睦,百姓在原野上嬉戲。真是一個太平天下的景象,如同虞夏初際的太平盛世。這種局面得益於啟王時刻敬謹、清心寡慾、不好淫酗的品質。因此,天下安寧和諧。如果世界能一直保持這種狀態,那麼不需要嚮往唐虞之治,但這種理想狀態又怎能實現呢?後人鍾伯敬讚美道:“黃帝、唐堯、虞舜、夏禹,他們的內心都是一致的。尊敬地繼承他們的精神,這就是秉持中道。這種中道體現在天的極致,也體現在人的心中。帝堯以中道來治理天下,君王們則以協調天地之德來治國。啟王和猗與兩位賢人,是象賢之首。繼位者的身體力行,很難說不會再次達到象賢的境界。因此,象賢比舉賢更難。尋找賢人存在於眾人之中,需要兩面兼顧才能完美。上天憐念大禹,特別賜予他長壽的福祉。他的父親雖然冤屈勞苦,但他的功績將由兒子來彌補。大禹雖然歷盡艱辛,卻為後人帶來了快樂。這種中道的精神,歷經千古仍然存在。”

啟王在丁亥年登基,庚寅年開始巡視天下各地。經過四年的時間,到了甲午年,才歸國報告成就。就在第二年的乙未年,啟王逝世了,他在位九年。這時,子昭明擔任大司徒,代理行政事務,與天下臣民一起尊奉啟王之子太康為新君。為啟王守喪三年,之後召集天下諸侯在箕山之陰舉行葬禮。於是,以戊戌年為元年,太康正式繼位,成為夏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太康剛剛繼位,對政事還不太熟悉,因此他將大部分的政務委託給司徒、太宰等官員來處理。因此,太康自己沉迷於舒適的生活中,沒有太多時間去學習和處理政務。在接下來的十六年裡,太康逐漸變得沉迷於享樂,再次忽略了政務,沒有認真處理國家大事。司徒等人立刻勸諫說:“主上不關心朝政,不治理國家大事,專注於享樂,這是會導致國家滅亡的先兆。”太康並沒有聽取大臣的警告,反而害怕他們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因此,他設計了一個計策,將所有忠言逆耳的賢臣和善良的官員都驅逐出去,不再聽取他們的勸告。於是太康便把子照明驅逐回到了商國,成為商氏的始祖,其地就是現今的商丘。把太宰庭兆驅逐回到了陶國,成為陶氏的始祖,其地就是現今洪洞縣的陶村。把雍州牧姬棨璽驅逐回到了雍州,實際上封地於邰,後來成為周氏的始祖,現今西安武功縣的地界就是那裡。把伯益的長子大廉驅逐回到了郟國,為伯益終養老病。大部分年長、有德行的人都被遣散了。太康留下了自己親近的人擔任官職,共工桓任大宰,蒼連任太尉,益的次子若木任少宰,而啟王所俘獲的西河叛臣武觀則任少尉。共工桓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