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閣老卻不能不遵旨行事。他是不可能主動去見裴奕了,便將賠禮的事交給了徐夫人。
徐夫人只覺得這日子已經沒法兒過了,但是權衡輕重之後,還是決定讓府中管事媽媽帶著八色禮品去裴府詢問。終究有皇上出面了,料想裴府也不敢做得太過火。
葉潯還不知道這些,當日和柳之南迴到府中,聽說了宋清遠和楊文慧的事。
因為那一樁事,宋太夫人對楊文慧厭惡至極,宋清遠則是因為在髮妻面前暴露了性情中的為人不齒之處,急於擺脫這個人,是以,宋家一心一意要和離。
楊文慧起先也以為和離是很順利的事,回到孃家,將此事與父母說了。父母的反應則讓她驚詫不已:楊閣老與楊夫人異口同聲地表示反對,堅決反對。
楊閣老是以男人的立場看待這件事:如今和離的事不算少,和離之後嫁得不錯的女子也是有的。但那是別人家,與楊家這件事不同。女兒出嫁前名聲已有損,嫁過去幾個月就要和離,更讓人會生出亂七八糟的想法。這樣的前提之下,便是門第再高,餘生也不可能再有人娶她了。到底是不希望女兒孤獨終老,便還是盼著她能將就著過下去,宋清遠糊塗也好,荒唐也好,到底是還年輕,又有個侯爵傍身,過些年性子沉穩了,不愁將日子過得好起來。
楊夫人呢,以前是放過狠話,說女兒過得不如意只管和離,可那也只是氣話。她比楊閣老想得更多更細緻:長女回到家中,他們做父母的在一日,能保她一日衣食無憂,可等他們百年之後呢?便是她的親弟弟,又怎麼可能長久地妥善照顧?況且,鍾情裴奕、和離之人,這些都是會被人戳一輩子脊樑骨的事實,時日久了,誰受得了?與其賭氣和離,還不如守著宋清遠混日子。
兩個人把這些道理與楊文慧細細地說了,楊文慧卻不認同,執意和離,恨不得當即就擺脫宋家。
三個人僵持不下。
楊文慧索性破罐破摔,不出一日,便將有意和離的訊息散播出去,逼著父母答應。
楊閣老與楊夫人不理這個茬,就是不同意。
楊文慧陷入了空前尷尬的境地:婆家恨不得給她一紙休書,孃家死活都不讓她離開宋家。她成了兩邊都不管的多餘的人。
葉潯聽說這些,思忖多時,想著宋清遠和楊文慧和離的事也只是鬧過就算。既然楊閣老、楊夫人不答應,必然會從中周旋,少不得給宋家一點兒甜頭,或是楊閣老出面求皇上給宋清遠一個芝麻小官做著,或是楊夫人出面,給宋家謀取一樁有些油水的買賣。
她起初是有些意外的,後來細想想,也就理解楊閣老夫婦的用心了。自古勸和不勸散,何況鬧出這種事的是自己的女兒。
楊文慧那種女子……細想想,還是有些唏噓的。
如果楊文慧不曾因為裴奕鬧過那檔子事,如果她嫁的是一個有些可取之處的男子,僅憑那份城府、果決甚至惡毒,都能挑起一個家,讓身邊的人對她唯命是從。可偏偏,嫁的是宋清遠,那是扶不上牆的一灘爛泥,不但如此,還會和宋太夫人一起把一個女子毀掉。
楊文慧能及時清醒,用孃家勢力壓制住宋家的話,日後興許還能過幾天舒心的日子。最怕的是她因為失意、怨恨,被宋家母子帶到溝裡去——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非但如此,還會被對方同化成一類人。
反過頭來再想宋太夫人和宋清遠,葉潯唯有苦笑。那對母子可不就那樣麼?怎麼樣的人遲早都會被他們氣得半死。他們的所思所想就像六月的天,一時一變。為著好處,才會對人低頭。你不屑理會他們,他們會以為你是沒本事沒資格,宋太夫人尤其如此。只有你把他們死死踩在腳下的時候,他們才會消停下來。
如果把楊文慧換成別人,葉潯真會著意開解、點撥幾句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