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當了首輔還不夠,眼下親女兒l還作了親王妃,這往後的日子怎麼樣,可就難說嘍。
以往不是沒有父子同內閣的情形出現,不過人家那是不世出的大才方能有這樣的待遇。白成文何許人也?以女倖進之輩,焉能升列臺閣?
便是白成文有再多的才能,只怕眼下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在亦安被冊為親王妃之前,就已經是正二品的禮部左侍郎了。
要說朝中也不是沒有為白家高興的官員,勳貴裡首推令國公和廣順伯,亦寧本就嫁入令國公府,兩家是天然的姻親。亦安要是作了安王妃,那令國公府在宗室裡也算是有了強力的關係。別的不說,就一條永世不降,只要不是謀反的大罪,安王府絕對十分穩固。
廣順伯的孫女嫁給了陸太傅的孫子,雖說是隔著一層,但廣順伯已經年邁,老伯爺是不嫌棄自家的關係多一條的。安王府縱然不是聖人一脈,但若處得好了,也是幾十年的好處。
同理,對於城陽伯來說也一樣。城陽伯夫人的親女兒l,可是未來安王妃的本家姐姐!
再說宗室裡,舞陽長公主和臨清公主以及平王世子妃本就和亦安交好,景王世子妃、清河郡王妃和亦安本就是選秀時的舊相識,這些都是人脈。
其次就是白家那些姻親,周璋不必說,他本就被聖人看得重,有沒有亦安這個安王妃,聖人待他也是沒得說。
顧家雖是大族,可顧銘琅父親並未出仕,當然這對大族來說不算什麼。可顧銘琅卻出仕了,都說朝裡有人好做官。未來安王的連襟,這下便是顧銘琅的上官,也得對他另眼相待。別的不說,至少不會太過為難。要說穿小鞋?今兒l給人家穿了小鞋,明兒l安王妃進宮在聖人耳邊唸叨兩句,那還活不活了?
這便是權勢的威力,明明亦安還沒怎麼著呢,有些人就想著白家橫行不法了。
作為白家未來的親家,陳閣老和姚京兆自覺走對了一步棋。尤其是姚京兆,他治理京畿本就責任重大,眼下有安王府這杆旗,甭管大不大吧,總歸能借個勢唄。
要是白閣老知道姚京兆和自家結親打的是這個主意,也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而在一眾姻親裡,反應最平淡的是魏夫人。因為魏莫鈐本就是靠著聖人的超擢,才坐到今天這個位置的。有安王府這樣的關係,對魏家算不上極好,再好能好過宮裡?不過是為日後打算罷了。
() 最後就是白閣老的門生故吏,作為白閣老提拔、任用過的人,這些人自然是希望白閣老的位子越穩固越好。便是白閣老從不結黨,但做過翰林院的掌院學士,主持過幾次會試,不是學生,也是學生了。
田順義宣讀完旨意,百官也只有遵命的份兒l。不說這本就是聖人家事,而且聖人已經擬好旨意,甚至不惜抬出太·祖高皇帝來,那就說明聖人心意已定,這時候衝上去反對,難道就能留下什麼好名聲?
數年之前百官恭請聖人立儲,那是能青史留名的事,御史們自然是個個兒l往上衝。現在一個親王承嗣,又影響不到國朝傳承,頂多就是白家受惠,御史們自然沒興趣。
所以這一回,背後嘀咕白家的人不少,但真為這個向聖人諫言的?那是一個也沒有。
除過宣佈安王爵位繼續傳承下去之外,聖人又揀了幾件比較重要的國事來議,邊關每年要輸送糧食,今年鄉試的籌備情況,以及京畿的風紀。
幾件大事下來,一些官員的注意力便不在白家身上。
朝會散後,白成文扶著親爹走出太極殿。不知情的還以為閣老今日是站久了,不由在心裡感慨。閣老到底是老嘍,前幾日看著還精神矍鑠,今兒l看著就有些邁不動步子啦。
白閣老跨過門檻的時候好懸沒摔著,白成文和白成理死命摻著,才沒落到御前失儀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