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暉園,大門敞開,燈火輝煌。
太妃按品大妝,穿了鳳袍戴了鳳冠,端坐在正堂之上,另一側坐的是宮中派來觀禮的女官‐‐薛宮正。道錄司來的幾位接引道士在堂下坐了兩溜。
瑤光先拜了太妃和薛宮正,一個道士隨即宣佈:&ldo;吉時到!&rdo;
瑤光跪在太妃膝前,一旁早有人用託盤盛了剪子來,她看見太妃持剪子的手在抖,不由鼻子一酸,就掉下眼淚。
她之前雖然把太妃當大boss刷了幾個月,但是這位老阿姨從一出場一直對她挺好的,當初要沒她指示李嬤嬤回王府坐鎮,自己恐怕早被餓死、被林紋害死了。她和端王商量好了出家,卻讓太妃傷心,還為她專門跑回宮裡求皇帝,實在是有些愧疚的。
太妃見瑤光哭了,也立刻紅了眼圈。她想到早死的韓湲,再看看瑤光,他在這世上只剩下這一點骨血,如今又要出家了。韓國公子府這一支血脈,就此斷絕了。
李嬤嬤一看,太妃和瑤光相對垂淚,一個說&ldo;您一定保養身體&rdo;另一個說&ldo;我改日就派人去觀裡瞧你&rdo;,眼看有收不住的樣子。
太妃也就罷了,天生是個心軟的人,聽個戲都能感動哭的,連瑤光這顆銅豌豆也哭了可就有些不妙了。
李嬤嬤連忙給玉版綠雪使個眼色,兩人攙扶起瑤光,李嬤嬤安慰太妃,&ldo;孩子是去奉道,又不是做了尼姑從此不見家人了,不是說好了一個月回來一次的麼?再哭起來,誤了吉時可不好。&rdo;
太妃和瑤光止了淚,薛娘子給瑤光解了皂羅帶,瑤光雙手奉給道錄司派來的接引道人,之後再接了道袍,由接引道人束了道冠。
之後道士們唱了一篇駢文,大意就是這娃以後就是道士了,和紅塵俗世斷絕塵緣了。
然後接引道士領著瑤光走到院中,院子裡早準備好了兩隊二十四個女冠,各自拿著樂器法器,一起唱唸起來,接引道人又在香案前燒香,院子裡一時間香菸繚繞,鑼、鈸等等各種瑤光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樂器法器叮叮咣咣響個不停。
鬧完這一出,出門還有儀式,等出了王府二門,早有八抬大轎等著瑤光,抬出王府大門之後,宮裡的儀仗早已就緒,前面兩個太監甩著響鞭開道,接著是四對騎馬的太監,再接著是四對提著香爐等物的宮女,轎子後面又有一堆人馬。
要是端王韓良娣出門自然不會有這個陣仗,但韓良娣現在是奉旨做女道士,為天子生母安慈太后祈福的,那就得用上等同公主出家的儀仗。不然皇帝沒面子。
瑤光坐在轎子中,從朱紅紗簾往外看去,無論人物建築都蒙在一層紅霧之中,隱隱間像是看到端王坐在馬上遠遠看了一眼,撥馬走了。
薛娘子、竹葉等人應該是在儀仗之後的幾座小轎裡,但隊伍太長,她看不到。昨晚聽太妃說過,隊伍最後面還得抬上她的私產,珠寶綢緞,古玩用物,藥材皮貨,還有日用的鏡臺几案等等,全都裝在大紅木箱子中用人一擔一擔抬著。
瑤光想像了一下,覺得那架勢可能跟她在電視上看到的民間嫁娶差不多。
實情也確實如此。有些女孩出家會帶上自己所有嫁妝,可不就就和出嫁一樣。講究些的還會提前為女兒在出家的寺院附近購置宅院,提前去將大件的傢俱放好。
這個待遇瑤光卻是沒有的。因為皇帝才給她六天時間準備,太過倉促。
靈慧祠那邊也深感倉促,只收拾出了一個閒置已久的院落,上點檔次的大件傢俱一概沒有。太妃只得命人將瑤光在綠柳莊杏芳院中那架象牙床運到了靈慧祠,至於其他的臥榻、馬桶、浴桶、桌椅什麼的,能找到同樣的就運過去一套新的,暫時湊不到新的,就先搬過去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