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餘音(3 / 4)

小說:基金會的事例 作者:天高居士

此等朝臣私閱經卷、又盜重寶奔逃之事,讓不知多少人如坐針氈。儘管被盜之物不過是頑石一塊,不文不飾,火煉不化,又無甚用途,但畢竟有個不周山巖的名頭,萬一扯到天命之類的東西——皇上的面子可是不能丟的,真要怪罪下來,誰都得完蛋,尤其是這位魏朝就在統領異學會的祠部尚書。可是天樞他就是想不通了:區區一個協律中郎將,他冒著族誅的風險偷這東西幹甚?

都知道協律中郎將列和近日與中書監荀勖在朝堂上就大晉該用何種樂律做了幾番抗辯,你上奏、我上奏,相持不下;又將列和笛律與正律做了逐音對比,無論是所謂長笛清律,還是短笛濁律,都不能諧和。而荀勖所奏,是依《呂氏春秋》中的三分損益法所作正律,變調起來,也符合《禮記》中“還相為宮”的要求。按理說,列和應當心服口服才是。府中其餘無用樂具,不合經禮,乃是魏時遺物,銷燬也無不妥之處,除非……

莫非因為那列和是魏時舊臣?因當年他受魏明帝之命掌管笛聲笛律,拜為協律中郎將,所以念著舊皇帝的好,哪怕魏律既無曲度規制,又無切實可循的生律之法,也不肯改換正律?所以要從府中偷件名頭響亮的無用之物,自以為敗了皇帝威風,真是令人不齒!祠部尚書念及於此,撫股長笑,趕忙起稿上奏說列和狗急跳牆如此如此,聖上大人有大量,自然不至於和小毛賊一般見識,就更不會再把那塊石頭和天命扯上什麼關係了。腦袋終於保住了……

“所以我沒理解……”我看著草稿紙上畫滿的表示比例的長短槓槓,問道,“您提到失傳了很多律制,列和魏律甚至最早的周律……後世正律基本採用《呂氏春秋》中的記載等等……但為何只有這種正律有文字記載,還隨時可以重現?其他這些難道沒有記載嗎?”

“不是沒有,是當時的人根本理解不了。他們透過簡單易懂的三比四來推導不同的音,正律使用此法,簡單幾句話就可以流傳百世。而無理數?古人不會理解。使用無理數的音高,甚至任意取的音高,要麼口耳相傳,要麼徹底斷絕,無法復現。就算能出土當時的樂器,也都因為損壞而走音了。”鍾興晃了晃手中笛子,“異學會記載說列和盜了不周山巖,想必是用以鑄這兩支笛,讓音律在物理上就儲存千年、萬年。”

“但是正律用到了一定的規則,而列和律沒有規則……這麼說還是正律合理一些吧?”

“你怎麼就沒聽明白呢!”鍾興忽然提高了音調,“合理就代表可以消滅掉不同嗎?我們熟悉的十二平均律用的是無理數,規則一樣合理得很,對古人的正律來說不是一樣跑調的,一樣沒法記錄?還有三十一平均律你聽過沒?算了,你肯定沒聽過……”她此時又顯得有些沮喪了,用笛子有一下沒一下地敲打手心。片刻,她又說道:“真抱歉。我剛才態度不好。要不我再吹一首我那邊的小曲,你聽聽看。”

我急忙連聲表示沒有關係,願意聽。

周有十二律。武王伐紂,先用七音。

蕤賓又稱繆,乃是此七音之一。起初武王偶然尋得一音,音高夾在兩黃鐘正中,故以其為主音。與黃鐘合奏,不能和,隱隱然有肅殺之氣,使人膽顫心驚。故以此音為征戰之用,以勵軍士。只是取黃鐘、蕤賓之鐘,衡其重量,不成比例,恐不能作口授之法傳於匠人。竹磐凡器,終且朽壞,不能恆準。及至東周,禮崩樂壞,蕤賓絕。

他又怎會想到,隨著無理數被發現,人們終於可以精確定位到兩個八度的正中間呢?會知道三千年後方才流行的“三全音”嗎?

鍾興似乎終於說夠了,放我回去忙別的。我在返回的路上,仍思考著先前的對話。或許確實是我不懂音樂,不擅欣賞,或許的確每個律制都如鍾興所說有自己的色彩與感情,但我實在是覺得那首笛曲聽不出調子來,不似現代音樂和諧動聽,更別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