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預自是不會和呼延攸點明這一點,而是和他道:“陛下剛剛登基,正是豎立威望的緊要時刻,此時不去收攏大軍,以後再沒有機會了。”
他道:“等大司馬結束和晉的戰爭,不論此戰佔地多少,他都攻破了鄆城,活捉晉帝,再加上之前攻破過洛陽的功績,只怕他在匈奴中的威望會更高,到時候陛下就真的是要仰人鼻息了。”
“但此刻若能匯合,陛下不僅可以恩威並施的收服那二十萬精銳,還可以順理成章的接收晉帝和晉臣,如此一來,俘虜晉帝的功績也當有陛下一份,”明預道:“陛下是正統,大司馬也認了陛下為帝,他若不從,那就是反叛,可以舉國攻之。”
呼延攸深以為然,眼睛發亮的看著明預道:“先生大才啊,不知先生如何稱呼?”
他還想問明預為什麼要幫助他。
明預的理由自然是簡單又能令人信服,他想在匈奴漢國謀求前程。
明預道:“明某自認為讀書人,也有鴻鵠之志,只因門第淺薄,在晉國就沒有出仕之機,實在不甘心。”
呼延攸相信他是為了前程來找他,問道:“趙含章用人不拘門第,你為何不去招賢考呢?”
明預就憤怒不甘道:“某在汝南郡時得罪了一趙氏子弟,趙氏跋扈,不許我參加招賢考,哼,什麼不計門第,某看,他們也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
呼延攸立即道:“不錯,漢人多虛偽,都說那趙含章愛民如子,要我看她是婦人之仁,為了騙取民心才如此做。”
明預連連點頭,一臉崇敬的看著呼延攸。
呼延攸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一番談話下來,他引明預為知己,對他的才華也很欽服。
於是,明預從一個商隊的帳房管事一躍成為匈奴國舅呼延攸的幕僚。
在明預的說服下,呼延攸轉變了想法,贊同去和劉聰匯合,不過,為了保證安全,也為了震懾劉聰,他決定說服皇帝將在其他地方作戰的將領招回,一同護送他們去安平國博平縣和劉聰匯合。
劉和很快被舅舅說服,也答應去安平國,不過將出兵在外的馬景和劉盛等人召到中陽縣。
幾位將領並沒有多猶豫,因為他們也陸續收到訊息說都城陷落,新帝登基,所以一被傳召,他們立即就趕到中陽縣。
劉和當即命他們護送他去博平縣。
幾位大將軍都沒有反對,雖然有人建議先收復失土,把都城搶回來,但劉和不願意,他們也不勉強。
因為他們自己也沒信心可以打贏趙家軍把平陽搶回來。
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劉和竟然要求他們把大軍全部召回,一到博平縣,立即先拿下劉聰,然後逼迫劉聰自去顧命大臣的職位。
劉和道:“若他甘願辭去顧命大臣,朕便信他沒有不臣之心,不然,朕必將禍害儘早除去。”
劉盛忍不住勸道:“陛下,先帝的棺槨還在平陽城,趙含章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楚王也沒有變節,一旦自相殘殺,天下會怎麼說陛下?”
又道:“再說大業還未完成,連都城都丟棄了,當務之急是奪回都城,奪回先帝的棺槨,安葬先帝,您不要聽信了挑撥離間的小人讒言來疑忌兄弟啊。”
劉和聞言大怒,問道:“你認為我是平白疑忌楚王的嗎?他若不是有心造反,平陽城陷落這麼久了,他為何還留在博平縣遲遲不回?”
劉盛苦勸道:“陛下,要是連兄弟都不能相信,那天下間還有誰值得相信呢?”
一旁的呼延攸大怒道:“今日叫將軍過來是聽令的,非是商議,你敢質疑陛下的決定,莫非你是劉聰的耳目嗎?”
說罷,扭頭和劉和道:“陛下,此人當斬。”
劉和聽了,當即命人把劉盛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