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皇帝點點頭,“還查出什麼來了?”
“二殿下曾經私底下見過平安,那時他還在兵仗局。之後平安便將皇城司幾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引薦給了二殿下那邊。其後便沒什麼交集了。”張東遠道。
皇帝哼了一聲,“膽大包天!”過了一會兒又問,“後來就沒有聯絡了?水泥廠的事情也沒有?”
那時候朝中不知多少人盯著此事,趙璇難道就不動心?有這個門路在,他莫非會無動於衷?
張東遠想了想,道,“的確是不曾見過面。但平安去秦州時,曾帶走了弓箭司一個叫小全的監工。後來這人又隨他回京。被平安引薦入了田太監手下。”
既然知道自己回來之後會受到許多關注,平安自然不會再跟趙璇見面,免得引來什麼誤會。為了安撫趙璇,他又將小全塞進了田太監那邊。至於能夠得到多少好處,那就要看小全的能耐了。
相比一個抓不住的平安,趙璇自然更願意相信自己的親信。所以並沒有找平安的麻煩。
反倒是後來,平安雖然進入司禮監成了隨堂太監,卻偏偏不幹正事,日日為辦報紙的事情奔走。對趙璇來說大概失去了用處,便徹底斷了聯絡了。
因為兩次動作都是無關緊要,不會有什麼損害的行為,所以平安也並沒有掩飾的意思,這會兒皇帝知道,也就是笑罵一句,並不會真的因此見責。
畢竟平安人微言輕,顯然不能拒絕皇子的要求,但知道分寸,將事情處理得十分圓融,卻是極為難得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皇帝對平安的懷疑就盡數釋去。多疑是帝王的天性,這無關他們是否相信一個人。或者說,他們從不因為感性而相信一個人,永遠都保留自己判斷的權利。
於是這件事便到此為止了。皇帝既然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自然不會讓流言繼續這麼風傳下去,於是很快,這不知道怎麼出現的流言,很快又消失無蹤,就像是從未出現過一般。
從頭到尾,不過是幾天時間。
當然,雖然明面上流言消失了,但實際上關注著他們的人,恐怕更多了。
所以平安跟趙璨自那之後,便再也沒有聯絡過。
轉眼就到了二月初八日,趙璨從宮中搬往宮外的皇子府——現在應該稱陳王府了。元旦大朝會上,皇帝為諸成年皇子加封。長子趙瑢封衛王,次子趙璇封梁王,三子趙琨封平王,四五六三位皇子各封安王,許王,郕(cheng)王,趙璨封陳王,天朝十三位皇子,則封為郡王。
因為是初封,所以這一次的封號全都是小國,日後需要幾轉之後,才能陸續晉為大國。但實際上,除非是再有像這一次這樣開疆拓土的大戰,否則基本上很難晉封。並且在他們還是皇子的時候,幾乎不會被晉為大諸侯國王。
通常這樣的恩封會留著給新皇收攏人心,避免到時候封無可封的尷尬。
不過大家都知道,絕大多數成年的皇子,可能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他們要麼倒在奪嫡的路上,要麼在新皇登基之後被清算,還能夠得到晉封的,寥寥無幾。
當初聽到趙璨的封號是陳王之後,平安立刻表示了一頓嫌棄。這個字實在是太普通了,一點都沒有小說裡的那種美感嘛!不過小說裡都是作者任性,隨便取好聽的名字來作為封號。
實際上,這種倒黴催的封號,是在清朝之後才出現的。在此之前,封王指的是諸侯王,身為諸侯自然要有封地,並不能隨便取字。
平安以前只知道古代的封號非常複雜,除了皇室宗親之外,普通重臣基本上也會得到封贈,在國公這一級上,同樣如同王爵一般,先封小國,再轉中國,再轉大國。但他當時並不明白這麼做出了將爵位等級弄得非專業人士雲裡霧裡之外有什麼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