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平安感嘆了一會兒,就將之放下了。
“這附近風景不錯。”平安看了一會兒,指著前面不遠處的一座山問,“那也是屬於莊子的嗎?”這時候的莊子,都會附帶山林和土地,如此才能吸引佃戶們在附近建房屋居住,然後租賃土地來種植。
如果那座山是屬於莊子的,那麼山上的出產也就屬於莊子。上山打獵或者採摘野果野菜都可以。現在正式野菜發芽的時候,如果可以的話,平安打算下次自己過來,痛快的玩一次。嗯,不帶皇帝陛下……
張東遠搖頭,有些驚異的看著平安,“你莫非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
“我應該知道?”平安有些疑惑,那是什麼很重要或者說很有名氣的地方嗎?
張東遠說,“那就是終南山啊!”
終南山!在平安所生活過的那個歷史上,倒的確是有許多關於這個地方的傳說。這裡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傳說尹喜為函谷關令時曾在這裡夜觀天象,見紫氣東來。其後老子騎青牛而至,講授《道德經》五千言,開道林之先河。此後終南山裡待多隱士,許多歷史名人如陶淵明,孫思邈,王重陽,呂洞賓等,均曾隱居於此。
只是沒想到,原來大楚也有?
平安後知後覺的記起,如今的大楚其實跟他所生活過的那個時空,仍舊在同一個地球上啊。甚至春秋戰國之前的歷史,也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這裡肯定也有老子的傳說,有道德經,有道教。
所以終南山繼續成為隱居之地,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原來是終南山。”平安說,“只是曾聞其名,竟不知道原來就在京城之外。”
說到這個,他忽然想起一個典故來。
唐朝時,書生盧藏用因為沒有考取進士,便和哥哥盧徵明隱居終南山。他透過此舉而賢名遍傳天下,後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中做官。自此以後,許多人都效仿盧藏,隱居在終南山上,但目的並不是真的歸隱,而是以求聞達。入李白杜甫這樣的歷史名人,也曾有過類似經歷。
後來盧藏用的好友司馬承禎想退隱天台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言:“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在遠!”
司馬承禎答曰:“以僕所觀,乃仕宦捷徑耳。”
後世遂以終南捷徑來比喻追求名利或達成目的的捷徑,帶有諷刺意義。如果真的要隱居的話,天下那麼多的名山大川為何不去,偏偏要隱居在京城門口的終南山上?
不過,大楚顯然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典故,所以張東遠對於山上隱居計程車人們,還是滿懷崇敬的,“終南山乃有德之士隱居之所,怎麼可能被私人買下?”
平安便面露愧色,“是我見識短淺,貽笑大方了。”
不過,他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便不著痕跡的追問道,“不知道這山上都有哪些名士隱居?”
“如今山上住著十幾位隱士,不過最出名的,還是前朝傅家的後人傅彥先生。他今年才過天命之年,淡泊名利,只一心為經義作註疏。如今已是著作等身,令人欽佩。此外幾位名士,也多與他交接,各有所長。”張東遠還沒有說話,皇帝已經開口道。
這賢達的名聲都傳到皇帝的耳朵裡去了,平安越發的覺得這些人未必就真的那麼堅定的想要隱居。或許他們未必想入朝為官,但是對於“青史留名”這種文人的終極夢想,顯然不會一點野心都沒有。
有野心就好。就怕他們真的淡泊名利,住在這山上就不願意離開了。只要心裡還有想法,那就有運作的餘地嘛。
平安這麼想著,便問,“陛下莫非不曾下詔,延請這些名士入朝為官?”
皇帝聞言嘆了一口氣,“這些清流士人,不可以名利相迫。朕登基以來,前後下過三次招賢令,可惜……”一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