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炮的引數。
一位知名專家是這麼評價的:“儘管導演一心一意想要掩飾整場戰鬥佈局指揮上的問題,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問題。這三艘光年星艦火力一流、防護一流,反應迅速,而且體現出相當強悍的容錯能力。沒錯,我說的是容錯,相當多的星艦捱上一兩炮就會失去大半戰力,而我們看到的這艘星艦被攔腰射了個大洞,但絲毫不影響它的還擊。看看這一炮!能看出和第一炮有什麼區別嗎?沒有!所以在可靠性方面,光年是我見過的最出色的幾款型號之一。眾所周知,比林德的星艦都是S級,所以以此戰為對照的話,我會給光年星艦A級的評價,但是!”
專家重重地清了清嗓子,提高了音量:“我們必須考慮光年星艦的價格,所以我會給它S級的評價!沒錯,它太便宜了!這才是真正的戰爭利器。還有,我們也不能低估了這一戰指揮的愚蠢,開始被偷襲損失了兩艘星艦後,我看到的就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戰,根本沒有全盤的指揮。很有可能,光年星艦的潛力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這時旁邊的主持人適時發問:“所以您對1光年股價的看法是……”
“當然是買入!立刻,馬上,全倉!”
......
回顧過去幾天,公開市場上都是類似的訊息。楚君歸忽略了一件事,他不應該以比林德為標準。比林德裝置在聯邦的定位接近於發燒產品,比一般的特種部隊裝備還要精良一些,屬於典型的效能好、價格更好的範疇。現在光年星艦效能只差了一籌,價格卻是比林德的幾分之一,雙方本來不在一個市場上,然而憑常識就能知道,光年星艦所在的是大規模採購的制式裝備市場,而比林德所在的是小眾高階市場,兩個市場的規模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從投資的角度,那位專家說的沒錯,光年的增長潛力要高得多,現在才剛剛開始。
楚君歸感覺到有些棘手,局面已經失去了控制。看著過去的成交紀錄,投資者的熱情極度高漲,幾乎沒有把股價打下來的可能。按照他原本的計劃,現在股價應該在四五十一帶徘徊才是。
好在試驗體從來不是墨守成規的人,那他就換了個思考方向:要不要順勢而為,把股價拉上200,再一把減光?連創始大股東都逃了,還有什麼理由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