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
兩天。
時間過去了。
兩三天的時間,足夠絕大部分人看完一本二十多萬字的小說。
網路上開始出現了許多普通人的評價。
“真的是好書,震撼到我了。”
“我的天,我從未如此沉迷一部小說。”
“難怪這麼多大佬推薦《圍城》,它幾乎是我閱讀過的名著中最好看的書之一。”
“太沉迷了,太好看了。”
“這才是鉅著啊,現在一些新銳作家寫的東西在《圍城》面前就是狗屎。”
“好看是好看,可是這本小說真的能夠競爭諾獎嗎?”
“唉,我也不知道啊,華夏文學作品在世界上一向不怎麼放得開,《圍城》估計也夠嗆。”
“那怎麼辦?我太喜歡了《圍城》了啊。”
“我相信桓哥,桓哥從未失敗過!”
“……”
許多人心中開始擔心,《圍城》根本無法取得諾貝爾獎評委的喜悅。
畢竟華夏文學不能被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民認可,已經是長久以來的一個公認事實。
而《圍城》能夠打破這個魔咒嗎?
億萬華夏人民都期待起來。
心中有著忐忑。
他們迫切希望這一次王桓的神奇光環同樣能夠延續下去,讓《圍城》衝出華夏,衝向國際,登上諾貝爾獎這個最高的文學殿堂。讓華夏能夠出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打破零這個尷尬的局面。
王桓能夠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