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拿回糧食,他們也不願意背井離鄉,現在將所有的希望,全部押注在顧錦年身上,就是希望顧錦年懲治貪官,解救百姓。
但顧錦年知道,第一個說話的人,不是尋常百姓,而是故意帶起節奏。
只不過,這些人他已經不在乎了。
“傳本侯之令,若有冤情者,推舉二十人,於玉輦之前,本侯公開審案。”
顧錦年出聲,他的聲音,響徹周圍數里,洪亮如鍾。
而這數百名官員,卻一個個心懷他意。
尤其是周滿,更是假意不懂,走到顧錦年面前道。
“侯爺,這是什麼情況啊?”
“怎麼好端端有如此之多的難民?”
周滿假意驚訝,彷彿什麼都不知道一般。
然而,顧錦年沒有理會周滿,靜靜等待著這些難民推舉。
不多時,二十難民被推舉而來,有年輕人也有老者,皆是淳樸百姓。
“侯爺,您可要為我們百姓出頭啊。”
“江中郡突遇大旱,我等百姓苦不堪言,但至少家中還有一定存糧,卻沒想到,官府直接強搶餘糧,不管我等百姓死活,還請侯爺為我們做主。”
“聖人在上,我家中有存糧十五石,可我家足足有二十七人,看似多,也架不住大旱之年,本帶著存糧離開,意圖投奔親戚,卻被曾想到被官府衙役發現,竟強行搶去。”
“美曰其名是徵收,可卻將我存糧倒賣給城中米鋪,連裝糧之袋都未曾替換,草民全家二十七人,每日只有一半之人才可領到口糧,一次口糧雖說有半斤,可當中沙石參半,根本不夠吃,還請聖人為我們做主啊。”
二十人聚集而來,將自己心中之苦,告知顧錦年。
隨著眾人說完後,顧錦年將目光看向周滿,語氣冷漠無比。
“周滿。”
“是誰給你們的膽子,使得爾等強搶百姓之存糧?”
顧錦年冷聲質問。
一聽這話,周滿盡顯‘慌張’,立刻出聲道。
“侯爺,此事並非是下官所做,而是有官員獻策之計。”
“請侯爺檢視。”
周滿出聲,說話之間,將已經準備就緒的卷宗遞給顧錦年,這是賑災策。
接過賑災策,顧錦年仔細一閱。
如方敬成所言一般,集中糧食,統一發放。
“這策,寫的可以。”
玉輦上,顧錦年淡淡出聲,誇讚這篇策論。
此言一出,低著頭的周滿,神色當中閃過一絲異色,他沒想到顧錦年會這樣說,按理說不應當是勃然大怒,直接將策論丟在地上的嗎?
“侯爺。”
“這策論的確不錯,朝廷暫無公文,所以老夫以此策為主,定為救災策,卻沒想到這個獻策之人,竟然惹來民怨,請侯爺放心,下官一定會好好說教此人。”
周滿的聲音很大,使得一些百姓都能聽見。
而且他用詞極其犀利。
是說教。
而不是懲戒。
對於百姓而言,他們原本不需要背井離鄉,可現在背井離鄉,一路上吃了不少苦頭,心中早就有了怨氣。
如今顧錦年來了,他們就希望顧錦年為他們出一口惡氣。
這樣的話,他們內心才會舒服。
可這個周滿,一句說教此人,就給人營造一種,我要包庇他的樣子。
一時之間,百姓瞬間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