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交戰中的危機應變,讓公孫瓚飛快地側身避讓,這一支弩箭依然扎進了他肩頭破損的鎧甲縫隙中。
霎時間的疼痛讓公孫瓚險些將手中的長槊脫手。
可自他任職以來的無數場戰事已經讓他養成了一種本能。
若他真將武器給放下了,那才是真要完了!
想到他還留有的後手,公孫瓚一咬牙,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後軍,率領著親衛和能跟上隊伍的騎兵衝殺而出。
這支聞名幽州的鐵騎要想離開,誰也無法在此時將他們攔住。
等到劉虞和張遼會合朝著這個方向而來的時候,在已起了一層濃霧的夜色中,早就更加看不到公孫瓚的身影了。
好在……雖未留下公孫瓚,這場襲營的危機也算是過去了。
劉虞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公孫瓚的二方會盟少了其中一方,又遭遇了這樣一場敗績,要想再一次捲土重來只怕是不太容易了。
就算他有此心,參與進這場襲營的烏桓人吃了這樣一個虧,在無法找劉虞討要個公道的時候,就只能怪罪於公孫瓚!
他有大麻煩了!
但還未等他們為此勝而喜悅多久,在時近清晨的時候,忽有一騎自南面而來。
人還未到,一道聲音已先傳到了此地——
“不好了!”
劉虞本就因為公孫瓚來襲之事還在監督營防加固。
他聞聲看去,驚覺那竟是他長子劉和的親隨,不由生出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來人行到劉虞面前勒馬。
因緊急剎住腳步,又慌亂難當,他直接從馬背上翻了下來,在劉虞侍從的攙扶下,才站到了劉虞的面前。
或許是因為清晨寒氣尤重,在他的臉上,熱汗都凝結成了鬢角的白霜。
但他說出的這句話,才更讓劉虞覺得如墜冰窟。
“今夜忽有哨騎來報此地交鋒,明公苦戰,大公子聞訊自狐奴縣領兵來援,路遇公孫瓚部將,為其所擄。”
“請明公速救大公子!”
劉和竟在今夜落入了公孫瓚的手中!
------
一封緊急軍報自代郡迅速送往了雁門,又送到了身在晉陽城的喬琰手中。
在這封急報中張遼寫道,公孫瓚劫持劉和退往無終方向後,劉虞在驚怒之中選擇出兵追擊。
按照張遼的分析,公孫瓚等人在戰敗後該當選擇直接往東撤退,而不是先南下狐奴,所以劉和的被擄,極有可能是公孫瓚早有預謀之舉,此時追擊必然中伏。
這和皇甫嵩當年解除陳倉之圍後進擊王國的情況不同。
當時那個叫做除惡務盡,現在這一出實在應該算是窮寇勿追。
但劉虞並未聽從張遼的勸阻,反而在急怒之中讓他莫要臨事沮議。1
為防止公孫瓚等人透過無終要道後繼續往東遁逃,直到逃入盧龍塞以東的地方,憑藉著手握劉和這個人質和劉虞談條件,更防止公孫瓚在兵敗後對漁陽以東各地的民眾劫掠,劉虞立刻整頓了漁陽守軍並民眾,合兵二萬出兵。
但事實證明,張遼的判斷並沒有出錯,公孫瓚與蹋頓果然埋伏於濱海道,將劉虞麾下本就不擅戰的兵卒殺得大敗。
交戰之中,為公孫瓚挾持為人質的劉和不幸中流箭身死。
劉虞險些為公孫瓚所獲,幸得有張遼在田豫的指路下繞行徐無山,自北面而來衝入陣中,與護持劉虞左右的麴演合兵,將劉虞救走。
劉虞只受了些輕傷,幸無大礙。
但聽聞此行損兵折將的結果與劉和身死的訊息,他直接吐血昏厥了過去。
張遼緊急將他送往了幷州方向,而後退居上谷居庸關形成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