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出信後,他也開始進行了部落中的人手排程。
而在另一頭,蹋頓也收到了公孫瓚的來信。
比起居於塞外的鮮卑,烏桓人其實大多是在幽州境內居住的,主要分佈在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
只有烏桓的單于所在之地還要在更東面的地方,也就是遼西郡內。
蹋頓倒是不奇怪這封從公孫瓚那邊送來的信是交給他的。
自漁陽張舉之亂平定後不久,單于丘力居的身體就並不算太好了。
劉虞能憑藉著幽州牧的身份以及互市讓利的條件招降烏桓,其中未嘗沒有丘力居病重、雄心漸喪的緣故。
因丘力居之子樓班年幼,一如鮮卑部落中的情況一樣,蹋頓作為丘力居年富力強的侄子開始總領事務。
眼看著一旦丘力居病故,他就能成為下一任的烏桓大人。
不過和軻比能的情況不太一樣,蹋頓沒有面臨什麼生死困境。
在看到公孫瓚於來信開篇直白述說的聯盟邀請,他甚至表露出了幾分嗤之以鼻的態度。
他是沒有這個必要插手此事的。
若劉虞取勝,以劉虞對烏桓的態度,他完全可以延續叔叔丘力居與劉虞之間的交情,繼續保持和睦相處的狀態。
若是劉虞真要去長安做天子了,他還可以截斷幽州西部和東部之間的要道盧龍塞,讓幽州以東的土地成為烏桓人活動的天下。
若是公孫瓚取勝,也最多就是慘勝。
他們烏桓要麼可以說,沒從公孫瓚背後捅刀,就已經是他們對公孫瓚表達支援的手段,要
麼就是直接來一出坐收漁翁之利。
這種不動,還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他們烏桓的實力。
但當蹋頓接著往下看後,表情又不免凝重了起來。
公孫瓚說,我與你們烏桓人爭鬥往來到如今,深知你們所追求的東西。
烏桓人善戰,所佔據的地盤卻還不足鮮卑和匈奴的三分之一,這真的只是因為地域的緣故嗎?
公孫瓚覺得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烏桓人沒有鮮卑人或者是匈奴人這等統治漠北的正統之名。
此話何解?
以鮮卑為例,鮮卑的上上一任單于檀石槐,在進犯大漢屢屢得手後,在漢桓帝在位時期的延熹九年,甚至被大漢朝廷使者帶著印綬找上,意圖給他封王,並同他和親。
這個印綬最終沒有授予。
彼時的檀石槐強權在握,悍然拒絕了漢廷提出的這個拉攏舉動。
但正因為這個印綬,哪怕在檀石槐死後,鮮卑部落快速地勢力衰敗分裂,提起鮮卑和烏桓的名字,前者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北面魁首。
這麼說來,烏桓也需要打出個聲名來,而後得到一份這樣的敕封。
那麼要打就打劉虞和幷州的聯軍!
幷州的另外一路隊伍在兩個月前襲擊長安得手,一舉擊敗了董卓,奪回了關中地帶,代表的便是大漢最高水準的戰鬥力。
一旦烏桓能在此戰中打出戰績來,正可以向鄴城朝廷求索一個封王的結果。
丘力居年老體衰,蹋頓可以因為丘力居之子太過年少的緣故而暫時成為單于,這是個事實不錯。
但他的處境也不算很好。
要知道,烏桓內部是有三王輔政的規則的,他們可以等到樓班成年後,直接將蹋頓掀翻下去,讓樓班順利成為單于。
可如果蹋頓有了如同檀石槐一般的名聲,也能給烏桓帶來更多的利益,他還會被這樣掀翻下去嗎?
別說什麼跟劉虞和平相處也能得到利益,在漢人這邊的認知中,丘力居是請降於劉虞的!
蹋頓死死地盯著面前這張羊皮上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