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遇上他的時候發覺他根本不像是當年這樣得過且過,反而看起來像是……像是個深沉老辣之人。”
齊周努力形容道:“我也很難描述那種感覺,大概比王司徒您看著更像是個政客。”
王允:“……?”
突然被拉進了這麼個對比之中,王允都覺得自己怪無語的,但總歸齊周想表達的意思他聽明白了。
“你將此人的外貌特徵和你二人往益州之地所經歷之事的細枝末節都告知於我,我來看看他的底細。”
齊周當年在朝堂上確實已經將情況都說了出來,可朝堂上的時間就只有這麼點,在當時他並未對李儒多加懷疑的情況下,更不會將兩人之間的對話說出來,直到此時才將那些乍聽起來無妨,實則存有誘導意圖的話披露在了王允的面前。
齊周說完後小心地問道:“以王司徒看來,我是否是多想了?”
多想?
王允的眉頭都要打結成一團了。
若齊周這樣的揣測叫做多想,那也實在不必有什麼朝堂博弈一說。
他分明就是被人給一步步地誘導到了陷阱之中,直到今日才窺破些許端倪!
這人的舉動一點都不尋常,起碼不會是個還真要在敕封旨意中混日子的人會拿出來的表現。
王允道:“我要去查一查他,你先別將今日到訪的訊息外傳,也別將這件事再告知於旁人,等我獲知了具體的情況後再同你說。”
長安朝廷立足於此地的兩年半里,因王允此人位居二公,祁縣王氏中已有不少子弟從屬來到了這裡,讓王允如有什麼事情要辦,總還能是找到人手的,何況只是要查探一個只有大司馬府府掾名頭的人。
這名為“李蒙”的人在幷州的蹤跡也算是有跡可循,於是這份關於此人的調查結果,很快擺放在了王允的面前。
但饒是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諸如對方可能是由喬琰秘密培養的人手之類的,他也完全沒料到會收到這樣的一個結果——
李蒙只是對方的假名,而他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做李儒。
昔日替董卓出謀劃策的李儒!
時隔五年,當年和李儒有過幾面之緣的王允都已經有點想不起來對方的名字了,但當他按
照調查所得的行動軌跡,
守在了李儒在長安城中的必經之路上故作偶遇的時候,
他卻猛然將自己記憶之中的那張臉和這張被齊周稱為老謀深算的面容對上了號。
在確認了這一點後,王允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氣。
李儒會投誠於喬琰這件事本身不可怕。
距離董卓之死已經有二年了,甚至在董卓領死之前的兩年,在喬琰領著幷州軍攻破洛陽的時候,李儒就已經被喬琰所俘虜,隨後關押了起來。
效忠於亂賊的履歷並不能當做給對方宣判死刑的理由。
但李儒有可能忽然成了個清淡無為的角色,在出使益州之中什麼事也沒做嗎?
王允一點兒也不相信這種可能。
這麼一看,齊周所說的其中別有隱情越發有了可信度。
那麼有沒有這樣的一種可能,李儒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齊周順水推舟地做出一個劉焉有叛逆之心、需要有人對他做出節制的判斷,所為的正是讓喬琰在聲討劉焉的過程中得到那個大司馬的位置,將她給一舉推向權臣巔峰!
當年的李儒可以建議董卓在合適的時機下入主洛陽,在盧植和袁氏兄弟所領兵卒在洛陽的對峙中斡旋,直到成為洛陽的掌權者,今日的李儒也可以在暗中為喬琰謀劃,讓她名正言順地成為長安的執掌者!
因此人的前科,一度深受董卓之害的王允也就越發覺得不寒而慄。
一想到喬琰謀